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碰壁后才洞穿的二十年职场心悟 > 第19章总是这么冲动,还怎么混

第19章总是这么冲动,还怎么混

每当受到别人不公正的待遇、受到别人不良语言的刺激、受到某种打压时,人很容易一时变得冲动起来,一气之下做出使自己后悔不已的事情来。不但于事无补,还使问题变得更加糟糕。因此,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控制自己冲动的情绪,显得还是很必要的。

看到个故事,深受启迪和教育。说是有一妇人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生气,和邻居、朋友的关系都搞得很僵。她非常恼火,想改吧,一时又改不了,于是终日闷闷不乐。

有一天,她和一个好友聊天时,说出了心中的苦闷。朋友听完后就对她说:我听说南山庙里的老和尚是个得道高僧,他也许可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她去找那个和尚。对和尚说:“大师,我怎么老是生气呢?你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大师笑而不答:“哦,施主,请跟我来!”和尚把妇人带到了一个小柴房的门口说:“施主,请进!”妇人很奇怪,但又不明白老和尚的意思,但她还是硬着头皮走进了柴房!这时老和尚迅速把门关上并上了锁,继而转身走了。妇人一看,就气不打一处来:“你个死和尚,干嘛把我关在里面啊?”“快放我出去……”

骂了很久,高僧也不理会。妇人又开始了哀求,高僧仍置若罔闻,最后妇人总算是沉默了。高僧来到门外,问她:“你现在还生气吗?”

妇人回答说:“我只是在生我自己的气,我为什么会到这鬼地方来受罪。”

“连自己都不能原谅的人怎么能够原谅别人呢?”高僧拂袖而去。

过了许久,高僧又来问她:“还生气吗?”

“现在不生气了。”妇人回答说。

“为什么呢?”

“气也是没有办法啊。”

“你的气还没有消逝,还压在心里,爆发以后仍会很剧烈。”高僧说完又离开了。

当高僧第三次来到门前时,妇人立即上前说:“我现在不生气了,原因是不值得气了。”

“还知道什么叫不值得呀,看来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的。”高僧笑着说。

当高僧迎着夕阳站在门外时,妇人这样问高僧:“大师,何为气呢?”

高僧把手中的茶水倾洒在了地上。妇人看了很久以后,顿悟,叩谢后回去了。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是别人伤害了我们,可从来都不知道从自身找原因,难道真的都是别人的错吗?仔细想想你就会发现:原来老天也很眷顾自己!一些爱你的亲人和好朋友也从未曾主动离弃!何苦一定要生气呢?!气其实就是别人吐出了,但是你却接到口里的那种东西,你吞下就会觉得反胃;你不在意它的时候,它也就会自动消失。

人为什么会生气?原因很多。生气就是当一个人认为某种事物或现象违背了他内心的准则或信念时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比如,我认为怎么样才是对的,别人应该怎么样才是对的,我应该怎么样才是对的等等,一旦别人或自己的一些行为违背了这些标准,我们就会不高兴和生气。这么看来生气是必然的了,确实如此。

生气也有轻重之分,也有难易之分。一个人如果他的标准越宽容他就越难生气,所谓你的胸怀的大小决定于你生气事情的大小。动不动就生气的人,是因为他的信念系统和价值系统认同的范围太窄,所以别人或他自己的一些行为很容易触犯他的准则,使他不高兴,于是生气。其实别人可能根本就没有做错什么。当然别人做没做错也正是根据他的信念系统来评估的,所以别人的对错也没有客观标准,完全在于接受方的评价。

虽然人人都不愿意生气,但还是会经常生气的。往往是因为别人对自己失礼,或向别人要求一件事而达不到自己的目的,或是因着别人的缺点,或是受了别人的慢待和欺凌,等等。凡遇见不顺心的事都容易生气。生气的主要原因还是以自我为中心,是自私的流露。

其实还有一点,就是不容易生气的人除了拥有比较宽容的信念系统以外,他还有一条直接避免生气的信念,那就是同理心,即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虽然他不赞同别人的意见或行为。但他能理解,如果能做到这一点,生气的次数大概要减少80%。而这,正是我们必须抓紧修炼的,否则,自己都可能被自己给活活气死、气疯了,自找罪受。

当然,可以将生气压到最低限度。当别人的行为你不能赞同,也不能表示理解,可以说你认定他完全错误,这时候告诫自己,生气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有了这一条,你想生气都难了(我经常这样子想,所以我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