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重重的坐在办公桌前,端详着那根,大掌柜送来的金条,也就没在打扰,自行退了下去。
这根金条会不会跟那个陵墓有关?那两个人会不会杀了川口,抢了陪葬品然后到镇上销赃?这金条出现的时机,似乎太巧了!高桥反复在心里斟酌着金条的来历,眼下也只有等那个曹掌柜醒过来,一切的事情,就都能弄明白了,想到这,他就暂时放下了,思考金条的事情,表情更加凝重的盘算起了另一件事,考虑了许久,才拿起电话拨了出去。
傍晚面摊的客人比较多,老板一个人忙的不亦乐呵,也没功夫搭理他俩,杨兆天和杜少明,一天面条没少吃,茶水干了一肚子,好在大洋的驱使下,老板就没赶走他俩。
眼看着天色越来越黑,两个人起身准备离开的时候,老板擦着桌子,疑问道:“你们怎么还没进山?高桥会长早都回来了。”
回来了?这句话给两人直接整蒙了,杨兆天惊讶的问道:“啥时候回来的?”
“天刚黑最忙的那会,我下面条的时候瞟到了,高桥会长坐在后座,前面坐的是翻译。”老板没看懂两人的反应,怎么人家回来,他俩这么惊讶呢?
天刚黑那会确实有个小汽车,开进了镇子,俩人还都注意到了,但谁也不认识,杨兆天暗骂,那你不早说,非这会才说,憋了一肚子的气,问道:“他往哪边走了?”
“肯定回家了,你这问的不是废话吗?就搁镇子西南角,原来的衙门,现在改成叫孤镇分社。”老板奇怪的看着他俩,怕不是脑子有什么问题吧。
俩人谁也没回话,直接往那个方向,跑了出去,不一会,就看到了面摊老板说的地方。
两个人,装着路过的样子,在周围转了一下,除了门口的汽车和两个看门的鬼子,还有着一队二狗子,也跟他们一样,围着宅子,转圈巡逻着,俩人简单商议了一下,决定先回客栈,大伙研究一下再做打算,怕继续在附近转悠,会引起二狗子的注意。
两人一进客栈,就被这一桌子的硬菜,惊呆了,没有废话,一顿风卷残云就造上了,酒足饭饱之后,四人回到房间,开始了碰头会议。
吃饭的时候,客栈的伙计,友善的过去提醒了他们一句,“财不外露!”众人也没当回事,回了句谢谢,就再无后话!
“你们那边咋样?”杜少明先问道,意思想先知道,他俩晃悠一天,都打听到了什么,然后再汇总。
“你们那边咋样?”张三好来了句莫名其妙的反问。
“高桥晚上回来了,他家在镇子西南角原来的衙门那,很好找,俺跟小杜去看了一圈,门口有两个鬼子,还有一队二狗子,在周围巡逻,镇上鬼子分队的头,叫小野,听买面条的鬼子说,好像也出镇了,还没回来,还有这个高桥不是军队的,是个做买卖的,前段时间来镇上,成立的孤镇分社,仗着鬼子的撑腰,强行买了好多家铺子,整得老百姓怨声载道。”杨兆天没功夫听他俩斗嘴,回忆了一下今天,在面摊听到的一些重点,一口气说完,问道:“你俩呢?”
“金条卖了三十块,房费续上了,晚上整了一桌子硬菜。”张三好吧唧了一下嘴说道。
杨兆天和杜少明,还等着他往下说,却看到他吧唧完嘴,就没有了下文,是异口同声问道:“没了?”
张三好恩字,刚从鼻子里发出来,一只脚,就已经把他踢到了地上,王海洋十分理亏的把话接了过来,道:“别的真没啥,就是晚上那会,当铺的大掌柜,过来问还有没有金条,他要高价收购,我觉得有点蹊跷,会不会他知道金条的出处?”
“那你咋说的?”杨兆天问。
“我说是祖传下来的,穷途末路才卖的,就一块再没有了。”王海洋回道。
杨兆天沉思了一下,道:“明天你俩去面摊,打听一下当铺的消息,俺跟小杜去衙门那守着,看能不能找到机会。”
“行。”王海洋爽快的说完,就跟杜少明回了房间,心想明天,一定得打听点有用的消息回来,不能像今天一样,除了把金条卖了,啥有用的事都没干,逛了一天大观园,反观人家两个,打听的都是跟他们此行目的,或多或少有点关系的消息。
从张三好被踢坐下,到王海洋他们回屋,所有人把他,都当成了空气,这点让他很是委屈,在屋里只剩下他和杨兆天的时候,他主动发起又主动结束了,以下一系列对话。
“小天天,你睡着了吗?”
“没有。”(语气很是冷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