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的性伪之分、明分使群、天人之分、虚壹而静、名以指实等思想是荀子对
于中国哲学的创造性贡献,他的理论和学说不但影响了我们的先辈,而且还在影响
着我们,并将继续影响我们的后辈。-x_i/n^r′c*y_.^c-o¨m′
(廖名春 撰)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下一篇 回目录
古学鼻祖 刘歆
(前50?—23)
自汉武帝尊崇儒术以后,儒学传授出现了昌盛的局面,当时所立学官一般概称
之为今文经学。到西汉末年,刘歆大力鼓吹古文经书“好恶与圣人同”[注],为之
争立学官,从而开启了经学史上的经今古文之争。
一、王侯世家 书香门第
刘歆,字子骏,西汉后期的著名学者。他不仅在儒学上很有造诣,而且在目录
校勘学、天文历法学、史学、诗赋等方面都堪称大家。章太炎说,孔子以后的最大
人物是刘歆[注]。顾颉刚称刘歆为“学术界的大伟人”。¢午·4?看-书′ ?庚/欣!蕞.哙.[注]刘歆的
卓越学识确实
是为古今学者同声赞誉的,然而,他又是帮助王莽篡夺汉室江山,建立新朝的最主
要人物之一,政治上与王莽的不光彩事业捆在一起,而受到后人的唾弃。这是一个
在政治上与学术上都名声很大的人物,了解他的生平和学术,分析其在特定时代形
成的特殊的人格与事业,确实是一种十分有趣的事情。
刘歆的生年,历史上没有记载。他是刘向的第三子,刘向生于公元前77年。从
刘歆的生平交往看,他与王莽(公元前45一公元23年)年岁大体相近,但他又与著
名学者扬雄交往较深,扬雄生于公元前53年,卒于公元19年。又《欲传》云,其
“少以通《诗》《书》能属文召,见成帝。”钱穆《刘向歆父子年谱》[注]将此事
系于成帝建始元年,即公元前32年。按“少”者,年轻人也。刘歆此时当已在20岁
左右。·天¢禧¨暁/税?王′ +免¨费′越-黩·由以上诸项看来,刘歆大体年长于王莽,而又稍晚于扬雄,出生时间可能在
公元前50年(汉宣帝甘露四年)前后。[注]他是公元23年自杀的,享年大约为73岁。
研究刘歆,不能忽略他的宗室出身。他的六世祖名交,字游,是汉高祖刘邦的
同父异母弟。在刘邦抚定三秦,与项羽争天下时,刘交一直随侍左右,很受亲信,
所以在汉高祖六年被封为楚王。四世祖刘成有子五人,长子礼嗣,其余诸子皆封侯。
吴楚七国之乱,刘戊兵败自杀。其子刘富,因反对叛乱,事前已奔逃京师,得以更
封为红侯。富子辟强,学问出众,但不肯出仕。辟强子德,为刘歆祖父,在昭、宣
之世任宗正,赐爵关内侯,又封为阳城侯。刘向为德之次子,12岁时就以父荫任为
辇郎,20岁为谏大夫。其后曾任散骑宗正给事中、光禄大夫,领校中五经秘书,刘
向“居列大夫官前后三十余年”,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年72卒。刘向学问渊博,
著述宏富,撰有《尚书洪范五行传论》、《五经要义》、《世说》、《列女传》、
《列仙传》、《新序》、《说苑》等百余卷。
可以说,刘歆的祖辈多数都有做学问的传统。到刘歆成人之时,虽家世不如当
初显赫,却仍凭着一个宗室的牌子在朝中占一职位,“家产过百万”。
出于严格的家学渊源和个人的天赋,刘歆很早就以才学闻名。成帝之初,亲信
大臣就推荐说“欲通达有异材”。由此爱到召见,他“诵读诗赋,(帝)甚悦之”,
[注]以至成帝想当场任其为“得入禁中”的中常侍。[注]只是由于大
将军王凤的反
对而未能得逞。史书上记载这一事件时说:&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