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性二美,大受正直的人们称赏。王充《论衡·效力》说:“世称力者,
常褒乌获,然则董仲舒、扬子云,文之鸟获也。’将扬雄与西汉大儒董仲舒相提并
论,说他们是文章圣手,笔力千钧。后生晚辈,更是步其后尘,模仿习作,当时年
仅13岁的翩翩少年、后来的大思想家桓谭即是其中一个。《新论》有云:“予少时
见扬子云丽文高论,不量年少,狠欲逮及,尝作《山赋》。用思太剧,而立感动发
病。”后来二人遂成为忘年之交。
可是,至高无上的专制君王,是一群只望天佑,不怕天罚的无耻之辈,群臣进
谏,说重了将犯送鳞,引起震怒,说轻了又无济于事,汉成帝虽说不上是拒谏饰非
的暴君,却也不是从谏如流的明主。刘向、谷永上书直切,成帝也只是“心善其言”,
“然终不能用”。何况赋体雍容,劝十讽一,作者写赋,必搜罗奇事妙语,推类极
至,磅礴宏大,渲染得无以复加,然后才归结到正道上来,稍事讽谏。讽谏之辞并
不明显,全靠自觉的统治者细心领会。否则,读之者佯若不知,就会“劝而不止”。
汉武帝好神仙,司马相如上《大人赋》,“欲以讽”,武帝读后,反而“飘飘有凌
云之志”。王充《论衡·谴告》说:“孝武皇帝好仙,司马长卿献《大人赋》,上
乃仙仙有凌云之气。孝成皇帝好广宫室,扬子云上《甘泉颂》,妙称神怪,若曰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