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乐曲,观察物侯的变化,制定《时令》书,颁给列侯、诸王,重演了一番早为孔
子所叹惜的授时“告朔之礼”。?a.b\c_w+x·w+..c¢o_m*这年冬天,明帝又亲临辟雍,举行尊老养贤之礼。
事先推定年老博学的李躬为“三老”,曾授明帝《尚书》的桓荣为“五更”,这天,
天子先行到达辟雍,举行典礼,然后派人用安车蒲轮(用蒲草裹轮以免巅簸)将三
老五更接来,皇帝亲自到门屏之间迎接。以宾主(而非君臣)之礼迎上柞阶。皇帝
下诏“尊事三老,兄事五更”,三公九卿,各就各位。皇帝挽起龙袍,操刀亲割,
将肉献(不是赐)给三老,还亲自给他酌酒;五更,则由三公如此这般地侍候。接
着举行射礼,射礼完毕,明帝归坐于讲堂之上,正襟危坐,执经自讲,诸儒执经问
难于前。不够级别的“冠带缙绅”,只有环绕着辟雍璧水,隔岸观望了。这天,平
时被人骂为穷酸腐儒的儒生算是扬眉吐气了一回。*0.0\暁`税^旺, .更_鑫+嶵*筷¨王充看到了这出从前只在礼书上
记载着、在儒生们口头传诵着的敬老尊儒大典,无疑是十分兴奋的,于是欣然作
《大儒论》以颂其事。就是事隔数百年后,范晔作《后汉书》,在写到这一盛况时,
也不无激动地说:“(明帝)坐明堂以朝群后,登灵台以望云物,袒割辟雍之上,
尊事三老五更……济济乎!洋洋乎!盛于永平矣。”
五、仕途落拓
和所有的读书人一样,王充学成之后,也曾抱着致君尧舜的梦想,走“学而优
则仕”的路子。可是王充在官场的境遇并不比他的老师们好多少,《自纪篇》自叙
其为官履历曰:
在县,位至掾功曹;在都尉府,位亦椽功曹;在太守,为列掾五官功曹行事;
入州为从事。
王充一身只当过地方官,东汉地方机构,实行州、郡、县三级制,王充历仕三
级,但都位不离“掾”。\卡,卡-小¨税′罔+ `已^发_布?罪′薪`漳!截-掾,是汉代各极机构中的属官。在县里,他作官至掾功曹,
主管一县人事和考功。在郡里,他曾先后在军事长官都尉府作过掾功曹,在行政长
官太守府代理五官曹和功曹。在州里,他亦被州刺史征辟为从事属官。生平就没逃
脱过为人下僚的命运。
王充为官的地方,可考知者有扬州、丹阳、九江、庐江等地,《自纪篇》曰:
“充以元和三年(86年)徙家辟诣扬州部丹阳、九江、庐江,后入为治中。材小任
大,’职在刺割。章和二年(88年),罢州家居。”这条自纪《北堂书钞》卷73和
《太平御览》卷602引作“章和二年,徙家避难扬州丹阳。”有误,“章和二年”应
作元和二年,章和二年是充自免家居年,非始往之年。辟,指征辟,被征去作官,
不是避难。《后汉书》亦载:“刺史董勤辟为从事,转治中,自免还家。”辟字正
作征辟讲。扬州是汉武帝所置十三部(州)之一,东汉为郡上一级行政机构。丹阳、
九江、庐江皆郡名,当时属扬州部所辖。在元和三年前,王充为任何所尚不清楚。
刘汝霖《汉晋学术编年》建初元年条,根据王充《对作篇》“建初孟年,中州颇歉,
颖川汝南,流民四散,圣主忧怀,诏书数至,《论衡》之人,奏记郡守,宜禁奢侈,
以备困乏。言不纳用,退题记草,名曰《备乏》”的自述,遂怀疑“充所仕者非在
会稽而在中州之郡邪?”但别无旁证,难成定论。
造成王充这种徘徊州县,淹滞不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后来王充结合自己的切
身体会,曾对仕路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