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文,虚说漫辞,有《论衡》之书。《自纪》曰;
又伤伪书俗文,多不实诚,故为《论衡》之书。
《论衡》之书今存,是研究王充思想的主要依据,《论衡》创始于明帝永平之
末,初成于章帝建初时期:虞翻《会稽典录》:“《论衡》造于永平末,定于建初
之年。”至晚年穷居乡里,又重加整理。朱谦之《王充著作考》(载《文史》第一
辑)认为“《论衡》一书经过三次摆集。”王充于章和二年罢州家居后所定为最终
的定本。《论衡》的主要思想下面要分别论述,这里仅就充所自叙列其一二。《佚
文篇》: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衡》篇以十数,亦一言也,曰:
“疾虚妄”。
疾,即痛恨。“疾虚妄”,即痛限虚伪不实的言论。犹如孔子归纳《诗经》的
主题思想为“思无邪”一样,“疾虚妄”就是《论衡》的主体思想,这是就其发愤
著《论衡》说的,可以视为著作动机。不过如果全面概括《论衡》的主题,似以
《对作篇》“《论衡》实事疾妄”为更准确。“实事”,即考证事实,实事求是,
王充在同篇中又称之为“务实诚”;“疾妄”,即驳斥虚妄,反对迷信。“实事”
(即“务实诚”)是正面论说,为立论;“疾妄”是从反面辩驳,为驳论。一正一
反,反复周致。用范晔的归纳即是“释物类同异(实事),正时俗嫌疑(疾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