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中国历代大儒 > 第103章完结

第103章完结

天下的局势,也需要一个统一的认识,一整套具体的措施。¢墈^书+屋- /最+欣¨章~踕?庚^薪′快·所以,在他的奏议和伪

造的《孔子家语》《孔丛子》中,煞费苦心地进行设计。在他的设计中,首先要解

决的是礼义道德的问题,其次才是人君的作为和人才的选拔与任用。

对于礼义道德,他发展了儒家的观点。孔子的礼,主要指礼仪、礼制、礼法等

方面。王肃则把它提高到哲学的高度,用老子思想去解释它。提出礼有五至、三无、

三无私的性质。五至是什么呢?他说:“正明目而视之,不可得而见,倾耳而听之,

不可得而闻,志气塞于天地,行之充于四海:此之谓五至矣。”(《孔子家语·论

礼》)即指志、诗、礼、乐、哀五至。什么是三无呢?他说:“无声之乐,无体之

礼,无服之丧;此之谓三无。”(同上)把“无”作为乐、礼、丧等的根本,明显

地利用了老子的思想。什么是三无私呢?他说:“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

照。/二+叭¨墈′书?枉* /首¢发^”(同上)这就是说,礼是无私、无为、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的。这个

“礼”,已不是礼制、礼法的礼了。它与老子的“道”和“无”很相似。目不可见、

耳不可闻,却无处不在,似乎是产生一切的根本,是宇宙的本源。

解决了根本的问题,作为人君,自然要循礼、崇德、尊道、重才。国家才能得

到治理。“当今所急,在修仁尚义,崇德敦礼。”(《孔丛子·陈士义》)礼既是

无所不在的根本,人君治国自然必须遵礼、敦礼。要讲究道与德。他的道,重在思

想上的精神境界,德,重在行为方面的伦理观念。从为人的角度来说,就是要做到

道德上的自我完善与满足。他强调:“夫道者,所以明德也;德者,所以明道也。

是以非德道不尊,非道德不明。”(《孔子家语·王言解》)道与德二者相为表里,

不可或缺。!萝`拉?暁+说^ _蕪`错/内.容_他又说:“唯能不忧世之乱,而患身之不治者,可与言道矣。”(《孔

丛子·抗志》)不为尘世所扰,加强修身,才能谈到道的问题。这就表明了修身的

重要性。如何修身呢?他强调:“君不困不成王,烈士不困行不彰。”(《孔子家

语。困誓》)在逆境中可以激发人们的意志,使人得到锻炼。修身的目的是为了

“道”。“与屈己以富贵,不若抗志以贫贱,屈己则制于人,抗志则不愧于道。”

(《孔丛子·抗志》)突出一个人要追求?不愧于道”的精神境界,而不必“屈己”

以求富贵,求利丧志,终将失去人本身的自由和价值。一个完善的人,应该是:

“夫清高之节,不以私自累,不以利烦意,择天下之至道,行天下之正路。”(同

上)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崇高的精神境界,是人们生存最重要的支柱。普通人如此,

国君尤应首先做到。“明君必宽裕以容其民,慈爱以优柔之,而民自得矣。”(

《孔子家语·入官》)“爱与敬,其政之本与?”(《孔子家语·大昏解》)对人

民宽容、慈爱、尊敬,是治国的根本。“古人为政,爱人为大,不能爱人,不有其

身。”(同上)“夫损人而益己,身之不祥也。”(《孔子家语·正论》)不能爱

民,自己也将不复存在。所以,国君尤应严格要求自己,因为他是一国人的表率。

“夫政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