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子》第五十二章注道:“母,本也;子,末也。\如.雯¨枉_ -罪′辛·章\踕+庚-薪^快_得本以知末,不舍本以逐末
也。”不能抓住问题的根本,治末不治本,舍本逐末,“皆舍本以治末”(《老子》
第五十七章注)。就只能导致国家的混乱和衰败。
抓住“本”这个治国根本,最终实现“无为而治”。在实施过程中,它并不是
僵死的教条。针对复杂多变的具体情况,王弼认为还应有灵活性,要有应变的能力。
“是故用无常道,事无轨度,动静屈伸,唯变所适。”(《周易略例·明卦造变通
爻》)对各种具体情况采取恰当的方法灵活处理,这并不是容易的事。“权者,道
之变。变无常体,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不可豫设,尤至难者也。”(《论语·子
罕》皇侃疏引王弼《论语释疑》)权力的运用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要合乎“道”,
所以应把握和顺应社会发展的规律。¢x¢n*s-p¢7^4¢8,.~c¢o·m/“为随而令大通利贞,得于时也;得时则天下
随之矣。随之所施,唯在于时也。时异而不随,否之道也,故随时之义大矣哉!”
(《周易·随卦》注)不能审时度势,顺应时代潮流,必然自取灭亡。“为随而不
大通,逆于时也。相随而不为利正,灾之道也。”(同上)可见正确估计形势,正
视现实,而采取正确的措施治国,是至关重要的。
处于乱世(或各种制度尚未完善)而急需变革的创始时期,一国的君臣、有为
之士还应奋发有为、刚健积极,发挥高度的主观能动性,应天顺民。“夫能辉光日
新其德者,唯刚健笃实也”(《周易·大畜》注)。“成大事者,必在刚也”(
《周易·小过》注)。修德而成大事,也要刚健有为,创立新制。“革去故而鼎取
新,取新而当其人,易故而法制齐明。……鼎者,成变之卦也。~优¨品,暁\税′王· \勉~肺^悦¨犊,革既变矣,则制器
立法以成之焉。变而无制,乱可待也。法制应时,然后乃吉。贤愚有别,尊卑有序,
然后乃亨。”(《周易·鼎卦》注)新的制度也应顺应时势合理制定,这才能走向
无为而治的理想境界。
创始阶段,需要确立制度,包括名分等级。“始制,谓朴散始为官长之时也。
始制官长,不可不立名分以定尊卑,故始制有名也。”(《老子》第三十二章注)
这样,“上守其尊,下安其卑,自然之质,各定其分。”(《周易·揭卦》注)上
古朴散之时如此,变革时期也是这样,一执古之道,可以彻今,虽处于今,可以知
古始”(《老子‘第四十七章注)。借鉴古制,根据时代需要创建新制,“创制不
可责之以旧”(《周易·蛊卦》注)。不能死搬硬套,而要有创新,这是君王有为
之时。
制度确立之后,就应该无为而治。顺应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万物以自然为
性,故可因而不可为也,可通而不可执也。物有常性,而造为之,故必败也”(
《老子》第二十九章注)。“圣人达自然之性,杨万物之情,故因而不为,顺而不
施”(同上)。“明物之性,因之而已,故虽不为,而使之成矣一(《老子》第四
十七章注)。只要真正认识和了解人类社会,就不会把个人意志强加给社会,社会
就会得到治理和发展。相反,只会失败。所以,“善治政者,无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