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化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六亲和睦,交相爱乐,而家道正。
正家而天下定矣”(《周易·家人》注)。这里,透露出一点消息,就是要尊重每
一个人,履行在封建制度规定下的基本权利。人,以及他们的行为,都从自然之本
产生,忽略这个“本”的事实,是违背自然的。他在儒家传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下的思想中加上了道家的“无”,把家庭这个社会细胞的内部关系首先理顺,家治
则国治。“若六亲自和,国家自治,则孝慈、忠臣不知其所在矣”(《老子》第十
八章注)。家和国治,没有件送、暴虐,没有奸邪,国家回归自然之本,也就无所
谓孝慈、忠臣,名教也不必过分注重了。
六亲和睦,上下相安。人生来是无善无恶的。它是“无”在人身上的体现。圣
人也是人,只是圣人与几人对“无”禀受的深浅不同而产生了差异。圣人与凡人一
样,也有“五情”。他认为:“圣人茂于人者神明也,同于人者五情也。神明茂故
能体冲和以通无,五情同故不能无哀乐以应物。然而圣人之情,应物而无累于物者
也。”(《三国志·魏志·钟会传》裴注引何劭《王弼传》)圣人不是无情的木石,
他们也一往情深,有喜怒哀乐怨。这是人生来不学就会的自然之性。只是他们的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