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中国历代大儒 > 第111章完结

第111章完结

慧高于常人,能够深刻地领悟“无”,又不至于沉溺于情欲而不能自拔,不为“情”

和“物”所累,·这才是他们与凡人的不同之处。+欣!丸`夲*榊¢栈? +追*嶵~新^蟑~洁`这就把神化了的圣人变成了真正

的人,填平了圣人与凡人之间的鸿沟。这就使人们对人类社会、以及人本身的认识,

提高到了理性的高度。

用义理来分析各种社会现象,用注经的方法来阐述自己的哲学观点、政治谋略。

这是王弼结合新时代的特点,利用儒家经学传统的影响,把自己的思想体系巧妙地

贯串在注文之中,他打破了汉以来僵化的思维模式,可说是追求思想解放的先锋。

他以儒道兼采、以道为主,创立了魏晋玄学的思想体系,对儒学研究的转变起了功

不可灭的积极作用。王弼研究所涉及的内容广泛而深刻,从哲学的“无”与“有”

的关系,深入到各种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诸如言、意与象的关系、动与静的关系、

一与多的关系等,无不细致地加以探讨。\微¢趣`小*说.王· ~已?发′布-蕞`欣′章+截-还包容了创作、欣赏、伦理、美学等众多

的领域。他不仅在魏晋时期的哲学、经学、思想界占统治地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而且影响到文学创作、以及佛道两教在内的宗教界。其后文学上的玄言诗、山水诗

及田园诗,不能说与王弼的玄学思想和崇尚自然无关。而宋明理学则是在王弼重义

理、善思辩的基础上发展的结果。少年奇才为时人和后人所重,是与他所做出的贡

献分不开的。

(杨超 撰)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下一篇 回目录

三朝通儒 陆德明

(550?—630)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一个文化上的繁荣时期。文化上的一个

重要特征,是儒、释、道兼容并包,而以儒学作为政治的基础。兼容并包,是在魏

晋南北朝玄学和佛学大流行以后,文化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反映了唐初统治者

不拘一曲、讲求实在的气魄。.小?税,宅. ·冕*废·悦?黩,

陆德明是唐初儒学家而兼通释、老的代表人物。他对儒家经典的诠释,则注重

音义训诂,保持汉代古文经学派的方法。他所撰的《经典释文》一书,是官修的

《五经正义》的先导;是研究中国文字、音韵及经籍版本等方面的重要参考书。

一、弱冠通儒经 雄辩善名理

陆德明字元朗,苏州吴(今苏州吴县)人。他的青少年时代,正是南朝的陈代,

陈朝虽偏居江南,但文化比较发达。陆德明少年就很聪颖,拜当时的名儒周弘正为

老师,学习儒学。周弘正是梁、陈两朝的名儒,也是名臣。史书说他10岁就通《老

子》、《周易》,梁武帝时被任命为博壬。他不但通儒经,而且“善玄言、兼明释

典,虽硕学名僧,莫不请质疑滞”(《陈书·周弘正传》)。在梁武帝晚年的侯景

之乱中,由于周坚守名节,不附侯景,受到梁元帝的重用,官至侍中、国子祭酒。

入陈以后,再任国子祭酒、太子詹事。长期处在国子祭酒这一主管文教的职位上,

理所当然地成为一代儒宗。陆德明的学术,在多方面受到他的熏陶与影响。周弘正

既通儒学又通释老,既注《周易》、《论语》,又疏《老子》、《庄子》。陆德明

在总的治学方向上继承了这种风格,他撰的《经典释文》,就把儒家经典和老庄著

作排在一起进行注释,同时他又兼通佛教释典,并且擅长于析名辩理的玄学。《新

唐书》本传说他“善名理”,们日唐书》本传说他“善言玄理”。讲儒学而又兼讲

玄学的名理,这是南朝儒学的风气时尚。

当南北朝分立的时代,儒学或者说经学在北方和南方各有不同的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