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中国历代大儒 > 第116章完结

第116章完结

因此古文经学的核心是文字学。_狐?恋`闻/血, *已/发′布`最\辛~蟑!结~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基本立场是遵照古文经学的

方法,重点放在经字的音义训诂,但他在释经的过程中并没有表现出古文经学的宗

派性。因为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的师承不同,二家尊崇的经书的本子也有不同。如

《诗经》,古文经尊的是《毛诗》,今文经则尊齐、鲁、韩三家的诗注。又如《春

秋》,古文经尊的是《左传》,今文经尊的是《公羊传》。再如礼学,古文经尊的

是《周礼》,今文经则重视《礼记》,特别是《礼记》中的《王制》一篇。

东汉古文经学家以研究文字训诂见长,在他们的文字学中,往往也贯彻了古文

经的这种门派家法。许慎著《说文解字》,是清代汉学家眼中最权威的古字书,他

遵循的就是古文经学的家法。清代段玉裁作《说文序》说:“其称《易》费氏、

《书》孔氏、《诗》毛氏、礼《周官》、《春秋左氏》、《论语》、《孝经》,皆

古文也。¨兰*兰~雯`学? ,追+醉^辛?章\劫,”所以今文经学家康有为在他的《新学伪经考》第九附有一篇《说文序纠

谬》,指责许慎、郑玄都是刘歆伪经的传布者:“欲伪经之光大,则赖郑玄之功,

伪字之光大,则赖许慎之力……篡孔子之圣统,慎之罪亦何可末减哉!”康氏的批

评是从今文经学的宗派立场出发的,所以也未免偏激和武断。文字学是一门独立的

学科,不应该纠缠在经学的派别纷争中而影响其科学性。

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则摆脱了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的派别之争。他像古文

经学家那样注重经书的文字训诂,但不局限于古文经学家尊崇的经注,因为他不是

古文经学家,也不是今文经学家,而是隋唐统一之后,儒释道兼容并包的新的文化

氛围中新的形式的儒家经学。他有对前代人的继承,但带上了自己不拘一家的时代

特色。《经典释文》一直成为后代儒学家研究经学和文字学不可或缺的工具书。`p-i?n?g′f/a`n+w`x`w_.!c+o`m*

前人论经学,往往只把儒学分为汉学、宋学以及清代重新复兴的汉学,而认为

唐人经疏没有什么创新,没有什么特色。从经学的角度说,唐人经疏虽然继承的是

汉晋的注笺,但是不再讲今文古文的门派,更注重义理的辩析,为宋代新儒家讲哲

理埋下了伏笔。从儒学的角度说,唐人也以儒术为经邦治国的纲领,但不像汉人那

样“独尊儒术”,也不像宋儒那样吸取道释思想再来排斥异端。唐人的经疏,兼采

众说,辩析名物,受玄学影响,编讲疏和义疏,又是受佛教的影响。尊儒学而又兼

收并蓄,重文教而又讲求实在,正是唐初学术的最大特色。这种学术方针使唐代文

化能得以繁荣,也是唐初政治、经济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儒道兼修 不拘一曲

陆德明精通经学,可以说是正统的儒学家,但他同时接受了魏晋以来的玄学和

佛学的熏陶,不像汉儒那样注重儒家门户,壁垒森严。他的思想,既推崇儒家的礼

治仁政,也推崇道家的清虚自守。这种政治理想和人生哲学,既表现在他的著作中,

也体现在他整个的学术生涯中。他一生经历了陈、隋、唐三个朝代,因为学术上的

名声而受到当权者的礼遇,但他没有参与过什么政治活动,始终是一个学者淳儒的

面目。他两次隐居,不随政治形势的变化而俯仰,对于名利进退看得很平淡。进入

唐朝以后,由于唐初统治者以一种博大的气势弘扬文教、重视文治,陆德明的思想

也在这一个时期得到了恰当的表现。

《旧唐书·儒林传》说:“近代重文轻儒,儒道既丧,淳风大衰。自隋氏道消,

海内版荡,彝伦攸囗,戎马生郊,先代之旧章,往圣之遗训,扫地尽矣。及高祖建

立太原,初定京邑,虽得之马上,而颇好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