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中国历代大儒 > 第117章完结

第117章完结

代,也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政治保障。!狐*恋·雯_学_ ~免?肺_越′独,所以说是“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是社

会和自然的基本原则。一方面是上下有礼、等级不可逾越;一方面是君敬臣忠,仁

民爱物,万邦协和。所以礼不只是礼仪和制度,而是整个的政治文化。这种政治文

化是儒家思想的主干,儒家思想之、所以在中国社会起主导作用达二千年,就是因

为这种文化起到长期稳定社会的作用。

礼是儒家政治的核心,其余诗书乐的文化是围绕这个核心而共生的。《周易》

用以讲哲学,《诗经》是文学,《尚书》、《春秋》是历史,在儒学看来,都是论

述和阐扬先王治道的。陆德明评《诗经》说:“王者巡守则陈涛以观民风、知得失,

自考正也。动天地,感鬼神,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莫近乎诗”。诗是艺术,

他把儒家的道德伦理和社会理想通过笺注的形式加以发挥,让人们在一种审美感受

中达到“厚人伦、美教化”的目的。*躌?4.墈/书_ ¨首\发-

儒家重进取,他推动知识分子献身社会,为王者的治国平天下而建功立业。儒

家也重理想,他为人们描绘了一个君圣臣贤的尧舜之治的美好的理想社会,使一代

一代的儒学家为之沤歌,为之信仰。而现实的封建社会和君主专制,却一再暴露出

私天下的君主政治的黑暗和卑污。于是儒家又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的可进可退的策略。作为不得志于仕途或者不满于现实政治的士人的退隐哲学,则

有道家老庄的返归自然、清静无为。魏晋玄学家所谓息隐林泉,是在自然和艺术的

审美中,寻找人生的寄托,他们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口号,既是对现实政治

的逃避,也是对现实政治的批判。在整个封建社会中,进则儒、退则道,是士人的

基本特征,儒道二家,都是士大夫的精神支柱,人们称这种文化现象为儒道互补。

从统治者的立场来说,道家的清静无为又可以演化成“无为而无不为”的君人南面

之术,也与儒家的治道可以互补。_零.点!墈,书` ?勉-沸+粤_黩*

陆德明继东晋南朝玄学流行之后,又经历了几个朝代变迁的人事沧桑,对于道

家思想这些方面的作用是有深刻认识的。他在《经典释文序录》中评论《老子》思

想说:“班回云:‘道家者流,清应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人君南面之术’。”

因为释儒家经典,主要是为治国平天下服务的,所以他首先阐述了《老子》思想对

“南面之术”的治道的功用。同时,他也赞扬庄子独立特行的高尚人格:“时人皆

尚游说,庄生独高尚其事,优游自得。依《老子》之旨,著书十余万言。以逍遥自

然,无为齐物而已……庄生宏才命世,词趣华深,正言若反,故莫能畅其玄,故后

人增足、渐失其真……惟子玄所著,特会庄生之旨”。他认为郭象(子玄)对《庄

子》的注解“特会庄生之旨”。因为郭象注把庄子的齐物、逍遥、返归自然,与儒

家的礼乐刑政纲和起来,提出“名教即自然”的口号。这表明陆德明自己的思想,

也有儒道兼综的倾向。

在宇宙观上,陆德明接受了道家的“道生天地”的观念。他在《老子道德经音

义》中注释说:“道,生天地之先。德:道之用也”。道家的道是宇宙本体,不同

先秦儒家讲的道,只是道德伦理的文化根本。到了宋代理学家那里,儒家引入了与

道相关的理的概念,才使道上升到本体论的高度。和《老子》的道相关联的是“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