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概念,因为道是不可见、不可名的,所以道又是无。魏晋玄学中,王弼从其中发
挥出了“无能生有”的哲学思想。陆德明对玄学家发挥老庄的“谈无贵辩”,采取
既有肯定也有否定的态度。
首先,他对豪门世族不学无术的清谈表示反感。在《庄子·天下篇》注中他发
挥说:“郭生前叹豪梁之涂说,余亦晚睹贵游之妄谈,斯所谓异代同风,何可复言
也。”“贵游之妄谈”,指那些豪门贵族的附庸风雅的清谈,既无学术,又无思想,
不能不“妄”。然而,他对《庄子》书中的“谈无贵辩”,却采取肯定的态度。认
为在他的貌似玄虚的言辩中,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庄生振徽音于七篇,列斯文于
后世。重言尽涉玄之路,从事展有辞之叙,虽谈无贵辩,而教无虚唱。然其文易览,
其趣难窥,造怀而未达者有过理之嫌,祛斯之弊,故大举惠子之玄辩也”。(同上)
“虽谈无贵辩而教无虚唱”,这里的“教”应该是魏晋玄学常指的名教。也就是说,
庄子的虚无和儒家的政治伦理——名教,并不矛盾。实际上,庄子的哲学讲的是人
生哲学,探讨人生的终极价值和意义。他之所以能“齐物”、“逍遥”,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