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中国历代大儒 > 第118章完结

第118章完结

“自道观之,物无贵贱”(《齐物论》)。*x-i,n_x¨s¨c+m,s^.¢c\o′m\指出了孜孜于名位利禄的世俗之人的愚

妄。如果说他也可以和儒家思想配合,那只是当儒士“穷则独善其身”时精神上有

一个寄托。陆德明在人生哲学上依违于儒道之间,因为他是没有进入政治的淳儒,

不能不有这样的两种心理准备。

他在《庄子·骄拇》“而侈于性”一句的注释时说:“王云:性者受生之质,

德者全生之本。骄枝受生而有,不可多于德;赘疣形后而生,不可多于性,此四者

以况才智德行”。《庄子·骄拇》的原文说:“骄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于德。

附赘悬疣,当乎形哉?而侈于性。”意思是说:并生的足趾和歧生的手指是出于本

性吗?却超过了应得。附生的肉瘤是出于形体吗?却超过了本性。庄子以此批评儒

家的标榜仁义,墨家讲兼爱,名家讲坚白同异,是在道德方面或才智方面超越了人

的本性和自然,就象骄指、赘疣一样。′n.y\d·x~s¢w?.~c-o/m~陆德明认为这里是用以比喻人的才智德行,

如果不是出乎自然,发自真诚,就会走向虚矫与做作,也就成了骄指赘疣。在这一

点上,他与庄子的思想是相通的。

陆德明是儒学家,但他不排斥异端,没有“独尊儒术”的偏见。他是经学家,

但不讲汉代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的所谓家法,也不拘守当时的南学或北学。这正是

唐代文化兼容并包的博大气象。

(赵载光 撰)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下一篇 回目录

盛世鸿儒 孔颖达

(574——684)

儒学经过汉晋南北朝的发展演变,家法各异,流派众多。在汉代有今文古文之

争,家法师法之别。东汉末,郑玄企图统一今古,建立兼包并采的“郑学”体系。+3`巴.墈`书¢蛧¨ -已¨发.布,蕞,鑫.章?结`

三国两晋,王肃创立“王学”,起而与郑学为敌。南北朝时期,随着政治的分离,

而有南学与北学的纷争。至于儒学内部群经异说,诸师异论,更不下数十百千。纷

纷攘攘,至有互为水火之势。五经越解越暗,圣学越讲越糊涂,十分不利于儒学的

经世致用和发扬光大。在中国历史上,继承汉学风格,完成解决儒学内部不同流派

和不同风格之争,巩固儒学壁垒这一统一工程的巨匠,便是唐初大儒——孔颖达。

是他编订《五经正义》,排除经学内部的家法师说等门户之见,于众学中择优而定

一尊,广采以备博览,从而结束了自西汉以来的各种纷争;是他摒弃南学与北学的

地域偏见,兼容百氏,融合南北,将西汉以来的经学成果尽行保存,使前师之说不

致泯灭,后代学者有所钻仰;也由于他的《五经正义》被唐王朝颁为经学的标准解

释,从而完成了中国经学史上从纷争到统一的演变过程。孔颖这就是这样一个对中

国经学具有总结和统一之功的大经学家。

一、彬彬士投师刘焯 翩翩郎舌战群儒

孔颖达,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新旧《唐书》俱有传。北周武帝

建德六年(574)生于一个世代书香的仕宦之家。曾祖名灵龟,官拜北魏国子博士;

祖父名硕,为北魏南台治书侍御史。他为官正直,头戴饰懈豸(神羊)的法官帽子,

威重严明,“权豪为之屏踪”,“风俗以之肃清”。父名安,北齐青州法曹参军,

执法也公公平平,志在宽简。这确实是一个有地位、有名声的富贵之家。但与南北

朝的膏粱世胄不学无术异趣,孔颖达并无半点纨绔子弟的习气,也不希冀凭藉父辈

的门前步入官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