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中国历代大儒 > 第123章完结

第123章完结

“每椅摭之”(《唐会要》),“致相讥低”(《唐书》本传)。+3+5_k+a.n¨s+h+u-.′c′o!m¢十六年,唐太宗

仍令孔颖达组织人马重加审订。正义因书出众手,工程浩大,成书仓促,自然难免

偶尔失误,如在《尚书·舜典》“朴作教刑”下称鞭刑“大隋造律方始废之”,

《吕刑》“宫辟疑赦”下称“大隋开皇之初始除男子宫刑”等,以唐臣而称“大隋”,

实在是有违君臣体统。似此之类,皆因依据“二刘”疏本,而与修诸儒又失于删正

的缘故。审定工作异常缓慢,直到贞观二十二年(648)也未能完成,75岁的孔颖达

带着遗憾,离开了人间,审定正义的工作一直到唐高宗永徽四年(653)才告结束,

前后经历12年。高宗诏令颁《五经正义》于天下,“每年明经,依此考试”(《唐

会要》卷77)。^1^5~1/t/x/t`.~c?o^m+

孔颖达死后,唐太宗许他陪葬昭陵,于志宁题写墓碑,“九泉虽囗,千载名扬”。

作为一个纯粹的儒者,得此礼遇,孔颖达在天有知,亦可无憾于泉下了。

三、纵论正经 精义霞开

《十八学士图赞》称赞孔颖达说:“道光列第,风传阙里。精义霞开,扌炎

(舒展)辞飙起。”说他儒学修养很高,有当年孔子之风。讲经时精义灿然,犹彩

霞满天;发表演说,口若悬河,如江飙陡起。验之颖达事迹,实非虚美之辞。孔颖

达所修《五经正义》,不仅仅是前贤经说的材料堆积,其间贯穿了他精到的经学思

想,这集中反映在正义前言和卷首题辞中。

孔颖达深于《易》理,前人已有公论。宋人张唐英说:“孔颖达尝撰《周易正

义》,又与马嘉运、赵乾协《叶》、苏德详等参详,以行于世。观其发明三圣之旨,

通贯万化之蕴,其深于易乎!”(《全宋文》35册597页)其《周易正义》卷首题辞

通过论《易》,阐发了系统的宇宙变化思想。~k?a¢n?s!h.u·h?o^u-.~c`o,m′首先,他揭示《易经》主旨在明变化

之道,说:“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周易正义卷首》,下同)变化

运动存在于天地开辟之际,世间一切事物的存在形式即是运动:“自天地开辟,阴

阳运行,寒暑送来,日有更出。”每一事物,无时无刻不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世界

乃“新新不停,生生相续”,不断更新的世界。其更新不已的力量源泉在于运动,

在于“变化之力,换代之功”。“易”之称即是对运动现象的概括,《易》建立的

基础也就是运动变化。其次,孔颖达认为运动变化的根本在于阴阳二气之消长。圣

人作卦,画“一”爻以象阳,画“一”爻以象阴;画八经卦为三爻,象天地人,亦

即“三才”,以示运动法则贯穿天地人之中,曰:“变化运行在阴阳二气,故圣人

初画八卦,设刚柔两画象二气也;布以三位象三才也;谓之为易,取变化之义。”

其三,孔颖达指出《易》经的特征是抽象性和象征性:“易者象也;爻者效也。”

象即像,即仿照;交即效,即效法。作《易》之圣人,“仰观俯察,象天地而育群

品;云行而施,效四时以生万物。”简言之即效法天地及自然规律以生育众生,长

养万物。其四,主“易兼三义”说。易的基本意义是运动变化。但这只是易义的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