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下面就将三人的学术
思想合在一起论述。
二、论麟经别出胜义 疑三传释滞指迷
在《春秋集传纂例》第1卷中,陆淳以8篇文字,比较详细地叙述了啖、赵及本
人对《春秋》及《三传》的理解。这是他们学术观点的总结,也是他们著作的纲领。
首先,孔子修《春秋》的用意究竟是什么?过去《左传》学者认为是为了“考
其行事而正其典礼,以上遵周公之遗制,下以明将来之法”,《公羊》学者认为是
为了“将以黜周正鲁,变周之文,从先代之质”,《谷梁》学者则认为是为了“明
黜涉、著劝戒,成天下之事业,定天下之邪正,使夫善人劝焉,淫人惧焉”。啖助
却认为,三家之说都“未达乎《春秋》之大宗”,因此不可能真正理解夫子作《春
秋》的深刻用意。他认为,《春秋》之作,是为了“救时之弊,革礼之薄”。他具
体论证说:
夏政忠,忠之弊野,殷人承之以敬;敬之弊鬼,周人承之以文;文之弊亻寒,
救亻寒莫若以忠,复当从夏政。
夏文化以“忠”为其特色,殷文化以“敬”为其特色,周文化以“文”为其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