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中国历代大儒 > 第150章完结

第150章完结

uo;[注]心外的思(尘埃)都不存在了,当然就没有邪情来污染真性,“复

性”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用佛教术语说,是由“渐悟”达到

“顿悟”的过程,达到“至诚”的神秘境界。这样,就与圣人相差无几了。

第三,视听言行,循礼而动。

李翱讲“复性”,具有明显的宗教神秘主义色彩。“动静皆离,寂然不动”的

神秘方法,无异于教人不暗不闻,闭目塞聪,难免使人糊涂。李翱本人也有所觉察,

所以他解释说:“不睹不闻,是非人也。视听昭昭,而不起于见闻者,斯可矣。无

不知也,无弗为也,其心寂然,光照天地。”既视听昭昭,又不起于见闻,要达到

“无不知”“无弗为”,这显然又是一种超凡的境界。在《复性书》的另一处,他

用通俗得多的语言说:

圣人知人之性皆善,可以循之不息而至于圣也,故制礼以节之,作乐以和之。

安于和乐,乐之本也;动而中礼,礼之本也。故在车则闻鸾和之声,行步则闻珮玉

之音,无故不废琴瑟,视听言行循礼而动。所以教人忘嗜欲而归性命之道也。

圣人制礼作乐,目的就是教人循礼而动,忘记嗜欲,而归于性命之道,也就是

“复其性”而“归其源”,用礼教约束自己,使妄情消减,真性复明,由格物致知

达到正心诚意。李翱引《大学》的话说,致知在格物,“知至故意诚,意诚故心正,

心正故身修,身修而家齐,家齐而国理,国理而天下平,此所以能参天地者也。”

这样,他的“复性”论由神秘的体验最终落实到了人伦日用,关系到了现实的社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