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中国历代大儒 > 第154章完结

第154章完结

古寺——龙兴寺中。\小_说+C?M,S, ?耕?芯\醉~全¨寺中有一个和尚重巽,是天台九祖荆溪湛然的再传弟子,柳宗

元与他结交,谈禅论道,诗文唱和。此外这里还常有一些过往的僧人,也与柳宗元

关系密切。柳宗元自幼受到佛教的薰染,早在长安时就与僧侣有交谊。这时他正值

人生失意、理想受挫、精神苦闷,加之每天面对的是青灯梵呗,相处的是禅僧,促

使他对佛教教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王叔文集团的主要成员虽然被贬逐,但宦官集团和保守派官僚对他们的迫害并

未停止。元和元年,王叔文终于被处死,王亻丕也于贬所病死。朝廷在不到一年时

间里先后发布四次诏命,规定“八司马”不在宽赦之例,这就使柳宗元早日北归的

希望化为泡影。

元和三年,柳宗元模仿屈赋写了一篇《惩咎赋》,对自己平生做了一番反思。

虽然名为“惩咎”,但其实是对自己从事的事业进行辩护,抒发自己的不平之气。_晓*税?C^M¨S~ ,唔^错¢内!容\

他历叙自己立志“处卑污以阂世”,“求大中之所宜”,勇于用世,以救世济时,

但由于“谗妒构而不戒”,“逢天地之否隔”,遭到贬逐,流放南荒,老母病逝,

身为孤囚,过着拘挛坎坷的生活。文中表现出对黑暗政治的强烈愤慨。但他最后表

示:“配大中以为偶兮,谅天命之谓何!”自己要坚守“大中之道”,不相信天命,

即使抱道而殁,也无悔无怨,表现出一个坚持理想、关心民瘼的士大夫在困境中不

屈不挠的品格。因此,在永州期间,柳宗元很快从悲观失望中振作起来,内心中始

终抱着“苟守先圣之道,由大中以出,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注]的信念,孜

孜以求,希图进用。而且能排除困难,自强不息,进行哲学思考和文学创作。

这一时期,是柳宗元的哲学思想全面成熟与文艺创作最丰富的时期。′r`a?x~s_w_.¢c!o-m,柳宗元在

永州广泛接触到下层人民生活,大量诗文都反映了他们的痛苦,从中我们可以窥见

儒家思想中人民性的一面在柳宗元身上的体现。柳宗元的诗文如《田家》三首、

《捕蛇者说》等等,正是因为深刻的人民性和精湛的艺术手段巧妙结合,才成为千

古传诵的名篇,从而确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当他对下层人民生

活了解越深,就越觉得“上惭王官,下愧农夫”。他为自己作为“官”,不能为解

除人民的疾苦而做更多的事而感到内疚。由于对下层人民深深的同情,促使他始终

自强不息,在逆境之中,“辅时及物”之志更加坚定。在永州期间,他的“以生人

为主”的思想更加发展了。他继承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提出“贤者之作,思

利乎人”[注],“仕虽未达,无忘生人之患”[注],等一系列闪耀

着人本主义精神

的光辉主张。

贬官永州,是柳宗元创作道路上的一大转折。他被迫离开了政治舞台,远离政

争,身处穷裔,更加集中精力于文学创作与理论著述。因而,他在古文写作上也取

得了更大的成就,他与韩愈等人一道成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干城。他还诱掖后学,广

泛宣传总结“古文”的写作经验,写成《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报袁君陈秀才避

师名书》、《报崔黯秀才论为文书》等著名论文。由于他的提倡,“古文”在南方

得以迅速普及,“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继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