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中国历代大儒 > 第165章完结

第165章完结

有了日、月、星、辰和水、火、土、石之后,天地之体就形成了。^墈,书^君- ,庚?鑫*醉-全^有了天地之

体,然后再经过变化,就生成了天地万物。这个变化的顺序如下:

日为暑,月为寒,星为昼,辰为夜,寒暑昼夜交而天地之变尽之矣。水为雨

(水气所化),火为风(火气所化),土为露(土气所化),石为雷(石气所化),

雨、风、露、雷交而地之化尽矣。(《观物内篇》)

接着又说:

暑变物之性,寒变物之情,昼变物之形,夜变物之体,性情形体交而动植之感

尽矣,雨化物之走,风化物之飞,露化物之草,雷化物之木,走、飞、草、木交而

动植之应尽矣。(同上)

这就是说,有了天地之体,然后产生昼夜寒暑;然后有雨、风、露、雷;有了

寒暑昼夜,然后产生动物、植物。经过上述变化,宇宙万物就产生出来了。

说到这里,要弄清一个问题,就是邵雍所讲的产生万物的“道”或“太极”的

属性问题。′6?邀~墈,书!枉? ^已¢发?布?罪*薪+漳¢截~“道”(太极)是物质,还是精神?我们认为,邵雍之作为宇宙本原的

“道”、“太极”、“气”都是同等程度的范畴。他说:

道为天地之本,天地为万物之本。以天地观物,则万物为物;以道观天地,则

天地亦为万物,道之道尽之于天地类,天之道尽之于地矣;天地之道尽之于物史;

天地万物之道尽于人矣。(《观物内篇》之三)

作为天地之体的“道”,可以从天地万物与它的相互关系中看出其物质属性。

前面讲过,天地为阴阳二气所变,表现为“四时”、“四维”的空间形式,是物质

性的,所以说,“以天地观万物,则万物为物”,“以道观天地,则天地亦为万物”,

“道之道尽于天,天之道尽于地,天地之道尽于物,天地万物之道尽于人”。′x-i\n_t/i·a!n~x`i?x_s-..c_o!m?十分

明显,这里的“道”不是精神实体,而是与天地万物相统一的物质范畴。

在另外一处,邵雍说出了天地之本是气,认为天地为一气所生。他说:

本,一气也。生则为阳,消则为阴,故二者一而已矣。

天,以气为主,体为次。地,以体为主,气为次。(《观物外篇》上)

既然本为一气,就是认为宇宙的根本是气,气表现为阴和阳,阴阳是二而一

(统一于气)的,那么,太极生阴阳同气分阴阳这两种说法就是一回事了。“天以

气为主,体为次,地以作为主,气为次”的意思是:天体是以气为主,其实体为次

的物质(因为有形体的日月星辰,仅仅是无限的天体中的次要形式),地主要是由

气凝聚而成的有形实体,其中的气态物质是次要的东西。总而言之,这就是庄周说

的:“通天地一气耳”。在邵雍看来,天和地的分别,只在于气的聚散不同。如此

看来,邵雍讲的道生天地或太极生两仪,实际上都是说的气生天地。因此,我们认

为,邵雍所说的“道”、“气”、“太极”,都是同等意义的范畴。

对上述说法,还可以从邵伯温的一段话中得到证明:

夫太极者,在天地之先而不为先,在天地之后而不为后,终天地而未尝终,始

天地而未尝始,与天地万物圆融和会而未尝有先后始终也。有太极,则两仪、四象、

八卦以至于天地万物固已备矣。非谓今日有太极而明日方有两仪,后日乃有四象八

卦也。虽谓之日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实一时具足。…&he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