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中国历代大儒 > 第168章完结

第168章完结

了。?齐′盛`暁_税_旺′ /冕-废?岳~黩/二程兄弟在周敦颐门下受业,为时不到一年,受其薰陶极深。《宋史·道学传》

称程颢“自十五六时,与弟颐闻汝南周敦颐论学,遂厌科举之习,慨然有求道之志。”

程颢亦有自述云:“昔受学于周茂叔,令寻颜学仲尼乐处,所乐何事”。(《宋元

学案·明道学案》)所谓“寻颜学仲尼乐处”,就以追求学做圣人的乐趣,把学做

圣人作为自己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后来,周敦颐又把自己著的《太极图说》传给二

程。二程所学虽不完全出自周敦颐,但受周的启迪确实很深。南宋时期的胡宏也赞

誉周敦颐“启程氏兄弟以不传之妙”。这个说法是有其根据的。

在周敦颐的传道讲学活动中,表现出他是一位善于启人心智的高明导师。据

《宋史》记述说:“侯师圣学于程颐,未悟。访敦颐,敦颐曰:‘吾老矣,说不可

详。′e/z`k.s\w′.+o′r_g\’留对榻夜谈,越三日乃还。颐惊异之,曰:‘非从周茂叔来耶?’其善开发

人如此。”程颐的学生侯师圣听不懂老师所讲的道理,就去向周敦颐请教,经周的

开导与启发后,茅塞顿开,程颐知道后,立即猜测到,这个学生一定向周敦颐请教

过了。这件事不仅说明周敦颐启发了侯师圣,同时也说明程颐当年受周的开发教导

记忆犹新。另据周敦颐《年谱》记载,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年),王安石为提点

江东刑狱时,闻周敦颐之名,特向他请教,二人相遇“语连日夜,安石退而精思,

至忘寝食。”由此可见,周敦颐不仅善于开导人,同时也说明他当时在学者中具有

很好的社会影响。

周敦颐的著作,流传于今的有《太极图说》、《易通》(又名《通书》)、

《爱莲说》、《拙赋》等。据考证,已佚亡的著作还有《娘说》、《同人说》各一

篇。《垢说》和《同人说》都是对《周易》六十四卦中娠、同人两卦的解说,它们

是独立于《易通》之外的两篇著作。\优-品·小~税*网/ -耕^歆_嶵¨全^在上述著作中,以《太极图说》和《易通》之

影响为最大,这两部书集中体现了周敦颐所开创的宋明理学的思想基础,塑造了两

宋理学的雏型,为尔后博大精深的宋明理学的建立提供了核心的骨架,所以周敦颐

被誉为“得圣贤不传之学”的理学开山。

二、情志清高 寓怀于尘埃之外

周敦颐做了近30年的地方官,其地位并不显赫,生活也比清苦,在当时的社会

气氛中,算得上是一位清廉正直的官员。他在道德情操和生活作风上,不与世俗同

污,在精神生活上具有自己的独特性格。他既是一个官吏,又是一位儒师,既自诩

为儒学正宗,又兼有佛阁风骨和仙过气派。身虽在官,又常寄情怀于方外。诗人黄

庭坚评论他说:“茂叔虽仕宦三十年,而平生之志,终在邱壑。”(《濂溪祠并序》,

《周子全书》卷19)。

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周敦颐出任虔州(今江西赣州市)通判,路过江

州(今江西九江市)时,爱庐山之胜,乃有卜居之心,于是乃筑堂于其麓,书堂前

面有一溪流,发源于庐山莲花峰下,将其取名为濂溪,决定退休后定居于此,以遂

其隐居山林之志。

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他写了一篇文字优美、寓意深刻、至今仍被人们

爱慕和乐于欣赏的好文章《爱莲说》,用以寄寓自己的情怀和道德品性。全文只有

二百余字,不妨抄录于下: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

余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濯清连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溢清,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