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中国历代大儒 > 第169章完结

第169章完结

莲花的特性比喻为天赋的人性至善和清净不染。,墈_书¢屋·晓/税·罔- \更`芯·嶵?筷¢以“出于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之性,

说明理想的圣人之性,说明圣人之性的至善至美。在周敦颐看来,淤泥好比那污染

人性的人欲,为达到圣人的至善境界,就必须去污存净,去欲存诚。这种思想也充

分体现在他的《太极图说》和《易通》之中,这是他巧妙地吸取了佛教思想,用以

完善儒家人性道德论的一种表现。

周敦颐不仅受佛教思想影响较深,同时也接受了道教思想,他的《太极图说》,

就把道教的世界观与修炼方法融和于儒家经典,是对儒家思想进行充实和再造的成

果。他的新儒学思想,就是将佛、道思想中可为儒学容纳的东西汇通于儒家学说的

产物。朱熹称周敦颐有仙风道骨:为周敦颐作《墓碣》的蒲宗孟说他“以仙翁隐者

自诩”,“与高僧、僧人跨松梦,蹑雪岭,……弹琴吟诗,经夜不返”。,暁·税?C/M^S′ !首^发¢他自己也

常常作诗,寄情于仙道之境。如在《题丰都观三首》里写道:

山盘江上虬龙活,殿倚云中洞府深。钦想真风古何在,侣松乔柏共萧森。

始观丹诀信希夷,盖得阴阳造化机。子自母生能致主,精神合后更知微。

久厌全全乐静元,俸微尤乏买山钱。徘徊真境不能去,且寄云房一榻眠。

上述史料,已经能够大致地说明周敦颐的精神风貌。后来蒲宗孟在墓碣中也说

他是一个“孤风远操,寓怀于尘埃之外,常有高栖遐遁之意”的人。

三、《太极图说》 绘宇宙生成演化

《太极图说》是周敦颐理学体系的主体框架,《图说》有图有文,以文解图,

用图式和文字说明的方式,提纲挈领地对宇宙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了抽象的概括。

在这篇著作中,概述了他从宇宙自然到人道性命的基本思想。这篇著作同他的《易

通》互为表里,共同构成了作为理学开山的儒家典籍。从宇宙观上来讲,以往的儒

家学说,基本上还没有从哲学高度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宇宙发生发展模式,这项

工作基本上是由周敦颐来实现的。^r-a+n+w-e¨n!z!w′w′.`c_o`m¨

考前人研究,一般认为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是他以儒家经典《周易》和

《礼记·礼这篇》为根据,又吸取和融会了道家及道教的一些与之有关的思想资料,

按照自己的构思设计而成的。

首先看看《图说》原文: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

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权也。五

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

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唯人也得其秀而为灵。形既生矣,神

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自注:圣人之道,

仁义中正而已矣)而主静(自注:无欲故静)立人极焉。教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

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神鬼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

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乘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

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其次看看上图同道教经典《道藏》中的《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品图》之《太极先

天图》的关系。

据历代学者考证,周敦颐的《太极图》,是他对《太极先天图》进行改造而成

的。这在史书的记载中是有据可查的。《宋史·儒林传》说:“震(即朱震——笔

者注)经学深醇,有《汉易解》云: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