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中国历代大儒 > 第170章完结

第170章完结

更第三圈五气朝元之名曰三行各一性。/6/1-墈′书/旺~ *哽+欣?蕞+哙·……更第四圈炼精化气、炼气化神曰乾道成

男、坤道成女。……更最下圈玄牝之门名曰万物化生。”

黄宗炎的考证和说明很使人信服,他揭示了周教颐是怎样把表示方士修炼之术

的《太极先天图》改造为论说天地人物生成演化的《太极图》。然而,事情又不是

如此简单,周敦颐是一位儒学功底很深、思想深邃的理论家,他的宇宙演化论,决

不是简单地抄袭道教炼丹术。作为宋代理学开山,他除了具有坚实而丰富的儒学知

识之外,更广泛和精要地吸收、融化了儒家以外的其他思想资料,特别是对道家、

道教思想有着丰富和深刻的了解。他的理学思想体系,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巧妙

地将儒、道融为一体而建立起来的。

其次分析一下《太极图说》的内容。

(一)关于《太极图说》的思想来源

首先应当指出,周敦颐著《太极图说》,是以《易传》为根据,是对《易传》

的一种别出心裁的阐发。+齐¢盛_晓¢说*惘¢ ~首-发?众所周知,《易传》是儒家主要经典之一(后来又是道教

的重要经典之一),《太极图说》的基本依据是《易传》。如《图说》中说:“太

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

两仪立焉。”这些话就是对《周易·系辞》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的解释。

《周易》强调“变易”,就是《图说》所讲的“动”,《周易》讲“阴阳”,就是

《图说》的“阴阳”。《周易》讲阴阳互动,即是《图说》的“动而生阳,静而生

阴,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太极图》中从上到下的第二圈(水火匡廓,取坎填

离)所示的黑白相杂符号,就是把《周易》八卦中的坎、离二卦变成圆形并相互联

结,其在中线的左边表示离(火),右边表示坎(水)。《图说》又说:“二气交

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是对《系辞》“生生之谓易”作了更详

细的说明。?m·a!l,i′x\s~w!.?c?o~m?另外,《图说》的最后又引用了《易传·说卦》中的“立天之道,曰阴

与阳,立地之道,日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总之,《图说》从宇宙起源

到人道的建立的整套宇宙模式的立论,可以说都是基于对《易传》思想的继承和发

挥。

其次,《图说》也吸取了阴阳五行家关于宇宙起源论的一些思想资料。《图说》

云:“阴变阳合,而生水火本金土。正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之生也各一其

性”,“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等语都是从五行说中接过来

的。

最后,《图说》还吸取了道家和道教思想中的“无极”这一概念。如《图说》

中的“无极而太极”和“无极之真”等。其中的“无极”成了他的宇宙起源论的主

要范畴。“无极”一词,出于《老子》第二十八章:“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这个“无极”早在道教的《无极先天图》中就被使用并使之成为方士修炼的归宿点。

此外,《图说》有“主静”、“无欲”等语,“无欲”一词出自《老子》第五十七

章的“我无欲而民自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