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quo;,“主静”一词出自《老子》第二十六章的“静为躁君”
和第五十七章“不欲以静”。因此,《图说》中的“无极”这个概念和“无欲故静”
这一命题,都是从道家与道教那里接过来的。
(二)关于《太极图说》的宇宙生成发展理论
《太极图说》是一个言简意赅的宇宙发生发展论纲。其全文仅二百余字,后来
却被奉为“有宋理学之宗祖”,因为它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系统、完整地论述宇
宙发生、发展的著作,它对尔后儒家学说的更新与发展产生了极其重大的推动作用。
现在我们来看看《太极图说》的宇宙模式论是如何说明宇宙生成演化的。
据前人考证,现存的《太极图说》并不是周敦颐原著的全貌。这是因为,现存
的图说是经过朱熹“校定”整理过的。在朱熹“校定”的《太极图说》出现以前,
就有一个《太极图说》的旧本流行于世。据清初学者毛奇龄考证,这个旧本就是
周敦颐的原本。朱熹“校定”此《图说》时,根据自己的观点对它作了一些修改。
他把旧本《图说》的第一句:“无极而生太极”改为“无极而太极”。“无极而生
太极”是说明“无极”为世界的总根源,“无极而太极”说明“太极”是世界的总
根源。因为朱熹不承认“太极”之上还有“无极”,他按自己的观点把太极作为世
界的总根源,同时又把太极解释为“理”,认为只有“理”才是世界的真正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