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唯心论。′1+4?k,a^n?s?h*u/._c!o~m?周敦颐则不是这样,他认为人类的化生同万物化生一样,也是由“无极
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所成,人与万物的不同之处,在于人所禀受的是“无极
之真、二五之精”中最精华部分。他说。“唯人也得其秀而为灵,形既生焉,神发
知矣”(《图说》)人类具有高于万物的灵气和思维等特性,就是因为人得到了
“无极之真”和“二五之精”中的最精华部分。
总之,周敦颐的宇宙生成发展论,自始至终都坚持了唯物主义的观点。
四、周子《通书》 论性命道德之本
周敦颐的重要著作除《太极图说》之外,还有《通书》,《通书》亦名《易通》。
名为《易通》,说明它是一部讲《易》的著作。《易通》全书40章,全文2601个字,
文字十分简约,但其论及的问题却很广泛和深刻。虽然是一部解《易》的书,它的
风格却不同于当时其他易说著作。?l^u\o¨l.a\b+o*o+k′.¨c!o^m?这部书不对《周易》进行逐卦逐句的解说,只是
有选择地引用了《周易》中的若干经文,进行阐述的发挥,用以表述自己的观点。
《易通》所涉及的卦名只有乾、损、益、家人、睽、复、无妄、讼、噬嗑、蒙、良
等部分。他认为,《易》集中体现了天地形成的奥秘和圣人之道的高深莫测。不过,
《易通》又不仅仅是一部易学著作,其中还容纳和贯通了《中庸》中“诚”的思想,
也涉及了《论语》、《春秋》、《大学》、《乐记》中的一些内容。《易通》也是
对《太极图说》的具体补充,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共同展现了周敦颐的理学
思想。
《易通》除进一步阐述宇宙论之外,还着重阐述了人性和道德问题。
《易通》里的宇宙论,同《太极图说》基本一致,但其论述则更加详细。《易
通》强调了“诚”的概念,“诚”在全书中具有最高德性的含义。在作者看来,
“诚”是宇宙的中心,又是圣人之大本。~卡+卡¢暁-税¢蛧+ ^追/蕞~鑫_漳\踕/《易通》说:“诚者圣人之本,‘大哉乾
元,万物之始’,诚之源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诚斯立焉。纯粹至善者也。’”
(《诚上》)这是说,诚源于世界的最初本原,是天地万物之本性,因此,”它就
是圣人立身之德,是五常(仁、义、礼、智、信)之根本,又是“百行之原”;,
是至善的道德的源泉。
就人性道德论来说,《易通》认为“诚”是人的一种最高超、最理想的道德境
界。如其曰:“圣,诚而已矣”。人们在道德修养上一旦达到了“诚”,那就达到
了至高至善的道德境界,实现了心灵的净化,变为最完善、最高尚的圣人。但是,
一般人的本性不都是至善的,所以,《易通》把人性分为刚、柔、善、恶、中五品。
它再把刚与善相结合的人性称为刚善,把刚与恶结合的人性叫做刚恶;把柔与善结
合的人性称为柔善,把柔与恶相结合的人性叫做柔恶。所以,实际上他认为人性表
现为刚善、剧恶、柔善、柔恶和中性五类,总括起来仍然表现为善、恶、中三品。
《易通》认为,刚善、柔善都还不是最好的人性,只有合乎中的人性才是最完善的。
“惟中也者,和也,中节也,天下之达道也,圣人之事也。”其他四种人性或全恶、
或不完善。因此,最高理想的人生目标,应该是“日易其性,自至其中而止矣。”
这是《中庸》“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