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中国历代大儒 > 第178章完结

第178章完结

求找两个助手进行协助。.幻?想~姬` ¨已+发·布_罪.薪`蟑¢结,不久,英宗病死,继位的神宗也爱历史,重视历史经验,

他认为这样的史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胡三省《新注资治通鉴序》)。乃

命名曰《资治通鉴》。并亲自预作了书序,叫司马光在书成之日,将此序文编进去。

这样他便在最高统治者的有力支持之下,更加充满信心地从事这项具有重大意义的

修史工作。

接着又在最高统治者的支持下成立了编书局。下一步工作就是物色人才,协助

编书,司马光慧眼识才,他选出了两个很有史学才能的人,一个是年仅35岁的刘恕。

刘恕(1033—1078年),字道原,筠州冲江西高安县)人,此人自小酷好历史,是

一位历史知识十分丰富的饱学之士,被授为同编修,后迁著作佐郎。另一位是刘囗

(1023—1089年),字贡父,自号公非,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此人也是一

位博学之士,曾著书百卷,“尤邃史学”(《宋史·刘敞传》)。^s^a?n?g_b/o\o+k!.`c?o·m?他不但精通六经,

还能“读典坟丘索之书,习知汉魏晋唐之典”(《栾城集》卷28,《刘囗中书舍人

制》)。在参加书局之前,他就同其哥刘敞,侄子刘奉世同著有《三刘汉书标注》

6卷,自著《东汉刊误》4卷,《五代春秋》15卷,《内传国语》20卷,《经史新义》)

7卷。后来,他因出任外官离开了书局,走后,他的工作由范祖禹接替。范祖禹(1

041—1098年),字淳甫,成都华阳(属今四川成都市)人,嘉八年(1063年)进士,

此人自幼“闭门读书,未尝予人事”(《宋史·范镇传》附)。他“智识明敏,好

学能文”(《传家集》卷45《荐范祖禹状盯,他精通唐史,曾自著《唐史》12卷,

《宋史》说他“深明唐三百年治乱,学者尊之,目为《唐鉴》公”(张端义:《贵

耳集》),后来宋高宗说:一读《资治通鉴》知司马光有宰相意量,读《唐鉴》知

范祖禹有台谏手段”(《范大史集》卷41),上述诸人都是很有知识和才华的高水

平历史学家,他们为《资治通鉴》的成书都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秒_彰¢踕.小^税_蛧` `已.发^布¢罪′薪.漳*劫¢此外,司马光的儿

子司马康也参加了书局,负责检阅文字的工作。

《资治通鉴》从治平三年(1066年)奉命成立书局正式进行编写,至宋神宗元

丰七年(1084年)完成,共历时19年,全书内容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二年(前403年),

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取材除“十七史”之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

谱录等222种,由司马光总其事,刘囗、刘恕、范祖禹等人各就所长,分段负责,第

一步是从浩瀚的史料中选取排比材料为“丛目”,对“丛目”要求史料齐备,时间

清楚;凡与时事稍有关联的,就要求尽量依次增附,由编修人员负责收集自己分工

范围的资料,进行选取和排比编写而成。第二节是编写“长编”,长编就是把写丛

目时编排的资料全部检出,经过认真分析,鉴别;考证异同,去伪存真之后,进行

综合归纳,重新整理成篇。编写长编的原则是“宁失于繁,毋失于略”。最后是删

改定稿,由司马光自己负责,就是在“长编”的基础上进行删繁削冗,修辞润色,

最后总其大成,完成定稿而成书的。从丛目到长编再到定稿的三个步骤,是司马光

对历史编纂学的创造性贡献。《通鉴》的成书,可以说是司马光毕生心血的结晶,

因为这部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