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历史文献之所以能够完成,是他从成年以来长期从事史学研究的最后
硕果,仅从他“立志成一家之书”算起,包括《历年图谱》和《通志》的写成,到
《通鉴》的最后完成,共用了30年的岁月,正如他在《进通鉴表》中所说:“臣之
精力,尽于此书”。在此书最后完成的第三年,他就与世长辞了。
《资治通鉴》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它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宏大,成就空前的贯
通古今的编年体通史,它的年代,起迄长达1362年,全书三百多万字,在内容上它
除了着重记述了以政治、军事为主的“治乱兴衰”的历史,同时对经济、文化方面
的历史亦有所略述。它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构思精密,主题鲜明,重点突出,编次
有序,删繁求精,“不漏不烦”(《传家集》卷17,《进资治通鉴表》)。在文字
功夫上做到了精练明畅,使人阅读起来觉得铿锵有声,韵味无穷。此外,《通鉴》
也是一部富于文彩的佳作,它的文字简朴生动,寓意深刻,其文学价值高,写得生
动感人,耐人寻味。
正是因为《通鉴》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所以历代学者对它的评价很高。宋元
之际的封建史家胡三省说:“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
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