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故有水旱螟蝗。”(同上)“天之所不能为而人能之者,人也;人之所不能为
而天能之者,天也。稼穑,人也;丰歉,天也。”(《迂书·天人》)这说明,在
天人关系上,司马光也继承了荀子的一些思想,并不完全把一切事情都寄托于天命,
特别是对征服自然的生产活动,他十分强调人的作用。
(二)理学思想。
对于理和气的关系,司马光主张以理为本。他说:“万物皆祖于虚,生于气,
气以成体,体以成性,性以辩名,名以立行,行以俟命。故虚者物之府也。气者生
之户也,体者质之具也,性者神之赋也,名者事之分也,行者人之务也,命者时之
遇也。”(《潜虚》)就是说,司马光把“虚”看做是世界之本原,把物质性的
“气”看做是产生万物的第二位原因,可以理解为“虚”生“气”,“气”生万物,
天地万物和人、事都根源于“虚”,产生于“气”。“虚”是根源,“气”是质料,
再经过演化而成万物之体,体又各有性、名、行、命。作为万物之本原的“虚”,
是指无形无象的精神本体,这个精神本体实质上就是理学家们所说的“理”。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