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有质则有文,一不独立,二则为文。^求?书¢帮` !哽.芯-最/快.非知道者,熟能识之?”(《程氏易传》
卷2)“有对”、“有待”是二程表示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对立关系的范畴。他们
认为,事物之间的对立关系,是一种普遍的法则,由于对立事物的相互作用,才推
动了事物的变易和发展。断言“对待”是“生生之本”肯定了事物的“交易”,肯
定一切事物都是变易的。程颐说:“随时交易,乃常道也。”(《程氏易传》)
“天理生生,相续不息。”(《粹言》卷2)事物之所以不断地新陈代谢、生生不息,
乃自然之常道。这些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法则,是合理的思想。
然而,二程所讲的发展变化,是指循环式的运动,而不是螺旋式的上升。如程颐说:
“天下之理未有不动而恒者也。动则终而复始,所以恒而不穷。”(《程氏易传》
卷3)“动则终而复始”的说法,反映了二程发展观上的循环论思想。_第′一·墈\书?旺. ·首+发^所以他们虽然
讲变化、发展,最终仍归于形而上学。特别是表现于伦理观上,他们坚持说:“父
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遗书》卷5)封建的等级秩序和伦
理关系定位不易,永远不变。
第四,“理”是封建伦理道德之总称。周敦颐的“礼,理也”一说,被二程进
一步发展了,他们把封建道德原则和封建的等级制度概称为“天理”,也就是说,
把封建制度及其作为这种制度的人的行为规范,提升到宇宙本体的“理”的高度,
认为如果谁违反了它,也就违背了“天理”。他们说:“理即是礼也。”(同上卷
3)封建等级制度,君臣、父子、夫妇之别,就是理。二程说:“天地之间,无所适
而非道也,即父子而父子所在亲,即君臣而君臣所在严(一作敬),以至为夫妇,
为长幼,为朋友,无所为而非道。¢精`武_小¢说¢枉¨ +嶵^欣?蟑!节¢庚_芯?快,”(同上卷4)“上下之分,尊卑之义,理之为也,
礼之本也。”(《程氏易传》)君臣、父子、长幼、夫妇等上下、尊卑关系,只用
一个“理”字概括。在这些关系中,人们只能各安其位,各尽其事,一切视、听、
言、动都只能按照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事,这才合于“理”的要求。
上述思想,具有十分明显的政治意义,它为高度集中的集权政治提供了可靠的
理论依据,并且成为整个后期封建社会统治者的政治思想基础,在很长的一个历史
时期起到了维护封建制度的消极作用。
综所述,二程的“理”的诸多内容,涉及到自然、社会、伦理等多个方面,其
中也包含了一些合理成分。但从根本上看,他们混淆了自然与社会的界限,从而把
自然道德化,把封建伦理绝对化、永恒化,都是为巩固封建专制主义服务。再则,
他们把宇宙的本体归之于脱离具体事物的“理”或“天理”,并赋予其永恒存在和
无比圆满,并主宰、派生万物的属性,一般说来,二程的世界观属于客观唯心论。
再具体分析,还可发现程颐思想纯属客观唯心论,其特点是他“理”、“性”、
“命”三者结合起来,认为理就是“天”,“天者理也”。程灏则把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