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中国历代大儒 > 第199章完结

第199章完结

作为伦理道德的“道”,是从属于“天”的。~白·马+书¢院~ `蕪*错+内.容-胡宏还说:“形形之谓物,不形形之

谓道,物据于数而有终,道通于化而无尽。”(《知言》卷3,《纷华》)这样“道”

确指本体而言。然而,联系到他所说的“形而在上者谓之性,形而在下者谓之物”

来看,他是把“性”和“道”这两个范畴作为同等意义来使用的。

胡宏还讲到了“太极”这一范畴,他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道何也,谓太极

也。阴阳刚柔,显极之机,至善以微,……天成象而地成形,万古不变。’仁行其

中,万物育而大业生矣。”(同上)这个说法同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基本上一

致,“太极”是作为本体意义来运用的,但是,在胡宏那里,“太极”和“道”或

“性”都是同等程度的范畴。.卡`卡-暁,税/徃! ′最?欣^蟑¢劫\埂^芯^筷′

总之,胡宏理学中的“天”(或天命)、“性”、“道”(或太极)都是本体

范畴,只是从不同的侧面分别加以使用,来说明他的本体论思想。然而比较起来,

还是对“性”的本体意义阐述得最为充分。

(二)人性无善恶论

胡宏在人性问题上也提出了自己的独立见解。和其他理学家不同,他反对以善

恶论性。他说:“性也者,天地鬼神之奥也,善不足以言之,况恶乎哉!”(《宋

元学案》卷42,《五峰学案》)认为性是奥妙而难于言状的,仅仅以善恶言性,是

不可尽其意的。因此,他不同意用“性善”或“性恶”讲人性问题。为此,他以委

婉的口气否定了孟子的性善论,他说:“某闻之先君子曰:孟子之道性善者,叹美

之辞,不与恶对也”(同上),他不便直接与孟子性善论对抗,而是借“先君子”

之口,以“叹美之辞不与恶对”,修正了孟子性善说的本意,表示他并不是和孟子

唱反调。¨第+一′看,书_枉\ +冕\废?悦-读-

既然不以善恶言性,其根据何在?胡宏说:“几天命所有而众人有之者,圣人

皆有之。人以情为有累也,圣人不去情;人以才为有害也,圣人不病才;人以欲为

不善也,圣人不绝欲,……”(同上)这是说,凡人有情,有才、有欲,圣人也有,

这些东西不是圣与凡的区别所在。胡宏认为区别圣与凡的标准,在于对情欲等活动

是否适度。他说:“圣人发而中节,而众人不中节也,中节者为是,不中节者为非。

挟是而行则为正,挟非而行则为邪。正者为善,邪者为恶。而世儒的以善恶言性,

邈乎辽哉!”(同上)这是说,善恶非人性所固有,而是由于对情欲等的意念和要

求是否合理来决定。在胡宏看来,世儒以善恶言性,不过是远离实际的迂阔之谈。

“中节”一词,出自儒家经典之一的《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

而皆中节谓之和。”这是说,人的喜怒哀乐之情的发生,有两种情况:未发之前谓

之中,无所谓善恶之分;既发之后,应该合于中和之道,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

不乖戾,这就是“中节”,就是中和。胡宏说:“诚成天下之性,性立天下之情,

情效天下之动,心妙性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