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中国历代大儒 > 第220章完结

第220章完结

陆创立学派的同时,婺州地区还兴起了唐仲友和陈亮的“婺学”,这仅仅是因为唐、

陈二人所创学派都在婺州地区,其实他们之间的学术思想并不相同,如陈亮创立的

永康学派则反对空谈性理,带有明显的反理学性质,唐仲友之学虽称之为“婺学”,

他却“不专主一说,苟同一人,隐之于心,稽之于古,合者取之,疑者阙之。·3!0-1^b+o′o+k`..c!o-m*”

(《宋元学案·说斋学案》)也强调经世之学。全祖望说:“乾、淳之际,婺学最

盛,东莱兄弟以性命之学起,同甫(陈亮)以事功之学学起,而说斋(指唐仲友)

则为经制之学”(《宋元学案·说斋学案》)。这说明“婺学”又分为不同学派,

故后人又有将吕祖谦的学派称之为“金华学派”,这个学派和朱陆的学派同属南宋

理学内部的三大派别之

“吕学”最大的特点是“不名一师,不私一说”。′丸^本*榊-戦, ?免?沸^越+犊′《宋史》本传说:“祖谦学

以关洛为宗,而旁稽载籍,不见涯氵矣。心平气和,不立崖异,一时英伟卓牵之士,

皆归心焉。”这说明吕祖谦的儒学思想十分博深,不象朱熹和陆九渊那样门户森严,

专守一说,他随和包容,具有一定开放性。这种治学作风是吕氏家学的传统性格,

自吕希哲就开始形成。全祖望说:“荣阳少年不名一师,初学焦千之,庐陵(即欧

阳修)之再传也。已而学于安定(胡瑗),学于泰山(孙复),学于康节(邵雍),

亦尝学于介甫(王安石)而归宿于程氏,集益之功,至广且大……。”(《宋元学

案·荣阳学案》)。吕希哲虽然是一个理学家,但也是一位不名一师的儒家学者。

大东莱吕本中,是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又是一位著名的理学家,他继承了吕氏

家学的风范。全祖望说:“大东莱先生为荥阳冢嫡,其不名一师亦家风也。·辛¨顽· ′ ·鰰_占? ·冕*费^粤_读.自元祐

后,诸儒名宿如元城(刘安世)龟山(杨时)、鹿山(游酢)、了翁(陈瑾)、和

靖(尹(火享))以及王信伯之徒,皆尝从游,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德。”(《宋元学

案·紫微学案》)。

“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德”是吕氏家学之传统,全祖望在《宋元学案》中指出:

“自正献公(吕公著)以来,所传如此,原明(吕希哲)再传而为先生(昌本中),

虽历登杨、游、尹之门,而所守者世传也。先生再传而为怕恭(吕祖谦),其所守

者亦世传也,故余别为先生立一学案,以上绍原明,下启伯恭焉。”(同上)他又

说:“紫微(吕本中)之学,本之家庭,而遍叩游、杨、尹请老之门,亦尝及元城

(刘安世)。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德,成公(吕祖谦)之先河,实自此出。”(同上)

“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德”一语,出自《周易·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

畜其德。”意思是,要学习古人之言行,多学习古代之典籍,以涵养自己的德性。

自吕公著开始,其子孙都十分重视对上下古今历史和文献的广泛学习,这个传统一

直延续到南宋。故有“中原文献之传,独归吕氏”之美称。

吕祖谦在学风上继承发扬了吕氏家学“不名一师、不私一说”的传统,终于成

为宋代著名理学一派大师。《宋史》本传说:“祖谦之学本之家庭,有中原文献之

传。长从林之奇、汪应辰、胡宽游,既又友张栻、朱熹,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