涣然冰释。朱熹言:‘学如伯恭,方是能变化气质’。”算得上是履行圣
人“治心养性”而改变气质的典范。在认识论和修养论上,仍然是以自存本心和
“反求诸己”为根本。据此,他发挥了孟子的“良知良能”之说。这一路径虽然同
“心学”一致,但又把程朱以“穷理”为本的“格物致知”论同上述思想结合为一
体,既主张“反求诸己”,又主张“格物致知”,以期达到保养良知良能,存其
“本心”的目的。这也是企图把“心学”和“理学”相调和的表现。
程朱学派充分发挥了《大学》的“三纲”“八目”和“致知在格物”的思想,
从而建构了他们庞大的理学体系;陆学则充分发挥了思孟学派的主观唯心论,铸造
了他的“心学”体系。吕祖谦企图把二者会归于一,他的理学思想明显地带有调和
折衷色彩。全祖望指出:“朱子以格物致知,陆学以明心,吕学则兼取其长,而复
以中原文献之统润色之,门庭径路虽别,要其归宿于圣人则一也。”“吕学”企图
消除理学内部的门户之争,调和两家异同。“鹅湖之会”虽未达到这一目的,但在
自己的学说中不仅充分体现了这一要求,同时也融会了其他方面的儒学思想。如果
避开门户之见,吕学既不属朱,亦不归陆,而是具有自己特色、自成一家之言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