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中国历代大儒 > 第224章完结

第224章完结

调了主观唯心主义的“心”的主宰作用,目的是调和二者的分歧。?s+h_u.x.i?a\n!g_t.x′t¢.-c?o_m~然而,客观唯心

论与主观唯心论虽然同属于唯心论,二者尽管可以相通,但最终仍然是不一致的,

“鹅湖之会”曾企图调和朱、陆之间的分歧,使之会归于一,结果还是未达到目的,

这就是最好的说明。不过,在吕祖谦自己的思想体系中,则作出了尝试,但在实际

上却是融“理”于“心”,自然偏向了“心学”一边,因为他的基本观点同陆九渊

的“心即理”的命题及其论证方法基本一致。其不同之点是承认了“理”是宇宙万

物的普遍原则,是超时空的绝对存在。其与朱熹不同之点,还表现在他更相信“天

命”,并且提出了“理即天命”的说法。

在吕祖谦的哲学思想中,也包含了一些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成分。

由于“吕学”不私一说,其眼界比较开阔,态度比较客观,吕祖谦不仅容纳了

“理学”和“心学”,同时还吸取了永嘉学派的一些唯物主义思想,如在宇宙万物

生成的问题上,认为万物都是禀受了天地一元之气而产生的。!0*0-暁?税\蛧¨ +首¢发^他说:“推本原而言

之也,万物无不自天地而生者,大哉乾元,万物资始,大哉坤元,万物资生,故曰

万物父母也,人为万物之灵者,一元之气覆冒,初无厚薄,得之全者为人,得之偏

者为万物也。”(《增修东莱书说》卷14)。在理气关系上,吕祖谦主张理不离气。

他说:“理之在天下,犹元气之在万物也。……气无二气,理无二理。然物得气之

偏,故其理亦偏;人得气之全,故其理亦全。”这里不但承认了理不离气,而且承

认了“理”的“偏”或“全”是由气的“偏”或“全”来决定的。,8!6′k?a·n^s?h?u·.¨n-e*t+此外,在形神关

系上,他还坚持了“形神相即”的观点。

在吕祖谦的哲学思想中,也包含了一些辩证法思想,例如,他提出了“天下之

理必有对”的观点:“天下之理必有对,已立则物对,有对则有争。一矜其能,一

伐其功,则争之理存。盖矜伐者,争之对也。”(同上卷3)这里虽然仅仅以一矜一

伐之争说明理必有对,其用意是主张“无我”,要求不自以为能,不自以为功,但

他毕竟提出了“理必有对”和“有对必有争”的观点。在事物的矛盾统一问题上,

他指出了阴阳相互渗透的关系说:“向之疑以为怪者,特未能合幽明为一耳;犹阳

之发现,阴之伏匿,阳明阴幽,常若不通。及二气合而为两,则阳中有阴,阴中有

阳,孰见其异哉?阴阳和而为而,则群物润,幽明合而为一,则群疑亡。”(《东

莱左氏博议》卷6)

四、注重实际 提倡务实致用之学

吕祖谦虽然是一个理学家,但在他的著作中并不只是空谈道德性命。他的学说

一方面是“以性命之学起”,并且“要以三德三行立其根本”(三德:“至德以为

道本”;“敏德以为行本”;“孝德以知道恶”。三行:“孝行以亲父母”;“友

行以尊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