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中国历代大儒 > 第242章完结

第242章完结

让“小民”得以生活下去,而继续进行横征暴敛,南宋的统治就很难维持,更谈不

上什么“规复”大计。~求′书¨帮- ′冕+肺\悦^渎.

叶适不仅主张废除和减轻对人民的横征暴敛,并且提出要把田赋减轻到十一以

下。他指出,古代行十一之税,而“后世刍狗百姓,不教不养,贫富忧乐茫所不知,……

亦岂得为中正哉”?(同上)

第三,提出“爵不必亲”,“田不必子”的平均主义理想。针对当时大地主集

团集中和土地兼并,形成贫贱富贵悬殊的严重两极分化情况,他提出了“爵不必亲,

而疏者可界也;田不必子,而贫者可共也。”(《宋元学案》卷45,《水心学案》,

《习学记言》)的理想,甚至还认为许行的“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囗而治”的理

想犹胜于“刻薄之政”。流露了“囗多益寡,称物平均”的平均主义倾向。,第·一!墈/书,蛧~ ?蕪`错`内~容·不过,

叶适提不出更好的办法来解决严重的土地兼并和集中问题。据《水心学案下》所记

黄震述评叶适的“省养兵之费”意见中,主张用“卖官田”的办法缓和当时土地关

系的矛盾,认为这种办法行不通。这个论断是合乎实际的。

第四,系统地提出了抗金和恢复故疆的意见和办法。其主要策略见本文第一节。

为此,他认为力图“规复”,必先改良内政,其中心问题如上所述,在于“宽民”,

用减免人民负担的办法调和内部的阶级关系。

此外,叶适还在改良内政和选用人才方面提出了一些较好的主张。但其内容都

是补偏救弊之类的改良办法,虽有革新思想,而并没有跳出古制的框架范围。

三、抨击理学 坚守唯物主义阵地

叶适和陈亮一样,是站在理学阵营之外而对理学唯心主义进行批判与责难的儒

家学者,是在“天下争言性命之学”的时候,承接了薛季宣和陈傅良的功利说而与

程朱理学和心学对立的事功学派著名学者。-优*品,小-税,蛧? ,庚_欣+蕞^哙,叶适同理学、心学相对立的思想体系,

是他从50岁(1207年)被夺职回乡到74岁(1223年),经过16年的潜心研究才形成

的。由于其思想与理学相对立,朱熹在《语类》中指责说:“永嘉、永康之说,大

不成学问,不知何故如此。”而黄宗羲在《宋元学案·良斋学案》的案语中则说:

“永嘉之学,教人就事上理会,步步着实,言之必使可行,足以开物成务。”叶适

的实事实功思想,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把他的这个思想概括为“务实

而不务虚。”因此,他也和陈亮一样,主张把“义理”和“事功”统一起来,反对

忽视功利而专尚“义理”的空言浮论。他指出:“今世议论胜而用力寡,大则制策,

小则科举,……皆取则于华辞耳,非当世之要言也。虽有精微深博之论,务使天下

之义理不可逾越,然亦空言也。盖一代之好尚既如此矣,岂能尽天下之虑乎!”

(《水心文集》卷10《始议二》)这对当时流行于社会的崇尚空谈义理,“天下争

言性命之学”的不切实际的士风,可谓一针见血的有力重刺。这些言论,无疑是对

理学家的无情批判。因为在当时,无论是朱熹还是陆九渊,都把义理和功利对立起

来,只讲义理,否定功利。叶适认为,如果“以功业为可略,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