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中国历代大儒 > 第253章完结

第253章完结

多数人民安定生活与救国救民的善良愿望。-1?6_x¨i+a′o*s,h?u`o?.*c·o~m¢至于理学在客观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不

良影响,是魏了翁本人始料不及的。

(李刚兴 撰)

主要参考书

1.《宋史·魏了翁传》

2.《宋元学案·鹤山学案》

3.《鹤山先生大全文集》

4.宋明理学史》第21章

5.《春秋左传要义》

6.《四书集注)

7.《礼记要义》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下一篇 回目录

西山先生 真德秀

(1178—1235)

真德秀是南宋后期与魏了翁齐名的一位著名理学家,也是继朱熹之后的理学正

宗传人,他同魏了翁二人在确立理学正统地位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一、少幼苦读成器 入仕为国分忧

真德秀字景元,后更为希元,福建浦城(今浦城县晋阳镇人)本姓慎,因避孝

宗讳改姓真。′z¨h′a~o-x^s·.?n\e/t`生于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卒于未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

出生于一个贫寒之家。自幼聪颖,4岁开始读书,即能一过成诵。德秀从小爱好学习,

在学习中勤奋过人。据其学生刘某在他死后所写的《行状》记载:“入小学夜归,

尝置书枕旁”,深夜还在蚊帐中看书,以至蚊帐被蜡烛薰成黑色。当其他儿童玩水

游戏之时,德秀就把这些儿童的书取来阅读熟了。真德秀15岁时丧父,其母亲吴夫

人在穷困中操劳家计,供他学习,抚养其成长,使他获得了专心学习的机会。由于

他勤奋努力,学业上进步很快,在18岁时便考上了举人,19岁时即来宁宗庆元五年

(1199年)和魏了翁同榜考中进士,授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市)判官。再试,中博

学宏词科,被闽帅萧逵聘为幕僚,协助萧逵办理政务,旋召为太学正,宁宗嘉定元

年(1208年)升为博士官。¢精-武^暁?税*蛧\ -勉¢费`阅-渎*

自从政之后,真德秀胸怀忧国忧民之志,竭诚于职守,希望能够使处于内外交

困的宋王朝振作起来,以摆脱危机。他是当时腐败政权中少数头脑清醒的大臣之一。

真德秀的治国方案主要是用理学思想为指导来正君心,眼民心。在对待北方金人的

侵略上,他一方面反对纳贡称臣,一方面又主张不急于征讨,而应该首先巩固内部,

实行自治自守的政策。在当时的形势下,南宋小朝廷确实已面临日暮途穷的处境,

根本谈不上恢复故疆。他鉴于韩囗胄贸然出兵北伐惨败的教训,主张清除腐败,严

肃政纪,收服民心,这对当时处于危势的宋王朝来说,不失其为正确的决策。他看

到当时南宋再也经不起大的折腾了,于嘉定元年,首次入对,向理宗进言说:

权臣开边,南北涂炭,今兹继好,岂非天下之福,然日者以行人之遣,金人欲

多岁币数,而吾亦日可增;金人欲得奸臣之首,而吾亦日可与;往来之称谓,犒军

之金币,根括归明流徙之民,皆承之唯谨,得无滋馒我乎?抑善谋国者不观敌情,

观吾政事。今号为更化,而无以使敌情之畏服,正恐彼资吾岁赂以厚其力,乘吾不

备以长其谋,一旦挑争端而吾无以应,此有识所为寒心。”(《宋史》本传)

提醒最高统治者不要安于暂时的和平,应该看到其中隐藏的祸患和危险性,所

以应该提高警惕思图振救之法。按照真德秀的意见,其振救祸患之法就是崇尚理学,

奉行正道,褒崇名节,以明示好尚。因此他还对理宗说:“囗胄自知不为清议所贷,

至诚忧国之士则名以好异,于是忠良之士斥,而正论不闻;正心诚意之学则诬以好

名,于是伪学之论兴,而正道不行。今日改弦更张,正当褒崇名节,明示好尚”。

(同上)真德秀认为,韩囗胄制造&ldqu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