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随病用药,”又要
“因药发病”(《与刘元道》)。这也是强调对学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反对用
一个模型去束缚学生。
其四,坚持实事磨炼与身体力行,不死守书本教条。王守仁在年轻时候就曾亲
自去做格竹子的实验,而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他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政务和军事
活动。这种实践经历使他不把为学仅仅看作书本上的事,而强调实事磨炼与身体力
行,这正是他根据“知行合一”原则教人在实践中锻炼思想与意志,培养优良品质
与行为习惯的治学方法。王守仁曾告诫学者们说:“吾与诸公讲致知格物,日日是
此,讲一二十年俱是如此。诸君听吾言,实去用功,见吾讲一番自觉长进一番,否
则只作一场空话说,虽听之一何用?”又说:“致良知便是必有事的工夫,此理非
谁不可离实,亦不得而离也。无往而非道,无往而非工夫。”(《传习录下》)可
见,他主张即事即学,即政即学,身体力行,知行合一,不可离开亲躬实践而空谈
为学。王守仁经常教导学生通过事上磨炼与身体力行,使自己的学业精进,道德品
质得以发展和完善。他也常常现身说法,告诉弟子们说:“知行合一”、“良知”
等学说,都是他从“百死千难”中实践得来的,人不经过艰难困苦的磨炼,无以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