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中国历代大儒 > 第285章完结

第285章完结

升自己的道德境界和建立自我的主体性,无以养得“此心中和”。!比¢奇,中¢蚊?王′ `更~芯·最`全.王守仁的这些教

育论观点,虽然是以经验主义出发的,但也应当视为他在教育过程中对认知活动的

正确总结,即使在今天也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阳明心学是明代儒学革新的产物,它在形式上打破了程朱理学的理论框架,重

新建立了以“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为基本范畴的心学思想体系,

在本体论和方法论上改造和革新了宋明理学,并在内容上高扬人的价值与地位,强

调了道德实践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由此还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教育思想。其影响甚为

广泛而深远:就时间而言,从明代中后期一直延续到近现代;就学科而言,涉及到

政治、教育、学术、思想、文艺等领域;就地域而言,除了中国之外,还波及到世

界,即如日本、朝鲜和东南亚诸国,而本世纪以来其影响又逐渐深入到美国和欧洲,

王守仁著作的翻译本不断增多,其学说思想的研究日渐形成风气。-删_芭_看-书,蛧′ *追`蕞·新+漳?节-可见,阳明心学

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它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何尊沛 撰)

主要参考书

1.王守仁《王阳明全集》

2.余重用《阳明先生传纂》

3.黄宗勇《明儒学实》

4.张廷玉《明史》

5.侯外庐、邱汉生、张岂之主编《宋明理学史》下卷(一)

6.张立文《宋明理学研究》

7.张岂之主编《中国儒学思想史》明代部分

8.毕诚《儒学的转折——阳明学派教育思想研究》

9.方尔加《王阳明心学研究》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下一篇 回目录

理学殿军 刘宗周

(1578—1645)

刘宗周是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也是宋明理学(心学)的殿军。?兰_兰+闻^学_ ?已?发¢布+最`欣¨蟑!踕+他著作甚多,

内容复杂而晦涩。他开创的蕺山学派,在中国思想史特别是儒学史上影响很大。清

初大儒黄宗羲、陈确、张履祥等都是这一学派的传人。刘宗周的思想学说还具有承

先启后的作用。当代新儒家学者牟宗山甚至认为,刘宗周绝食而死后,中华民族的

命脉和中华文化的命脉都发生了危机,这一危机延续至今[注]。

一、杜门重忆十年病 束发谁先天下忧

刘宗周,初名宪章,字起东(一作启东),号念台,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

人。后因讲学于山阴县城北蕺山,学者尊称为蕺山先生。他出生后不满一岁,父亲

就去世了,因此,自幼随母依养于外祖父章颖家中。

章颖字叔鲁,别号南洲,是当时浙东一带很有名气的儒者,精通《易》学。年

青时期屡试不第,遂以讲学为生,与族兄章礼、章焕号称章氏三杰。他有一套独特

的教学方法,故门生之中不乏擢高第、登显宦的人,如徐阶、陶望龄、周应中等著

名学者和官僚都出自他的门下。

刘宗周受到外祖父的培育,学问日进。17岁时,又从鲁念彬学习制艺。由于他

本人的努力,加上先生善于造就,只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刘宗周的八股文就做得

很好,为以后登第创造了条件。

万历二十五年(1597),刘宗周考中了举人,4年以后,考取了进士。但因母亲

去世,他没有受官。后来经人介绍,他又师从湖州德清学者许孚远。

许孚远字孟仲,号敬庵,是湛若水(甘泉)门下唐枢(一庵)的弟子。其学以

“克己”为要,“笃信良知,而恶夫援良知以入佛者”,因此与罗汝芳(近溪)一

派讲学不合,认为罗及其弟子“以无善无恶为宗&rd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