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慎独即尽性之学。”[注]所以,“独”是“至善之所统会”,所谓“致知在格物,
格此而已。”“独者,物之本,而慎独者,格之始事也。”[注]这里,不仅宇宙中
的万事万物,而且人类的一切道德准则都统摄在“独”(或者叫本心、良知)之中:
“独中具有喜、怒、哀、乐。四者,即仁、义、礼、智之别名。”[注]
既然“独”相当于王阳明所说的“良知”,“慎独”的功夫相当于“致良知”,
那么为何刘宗周还要立异呢?他本人对此有所解释:
千古相传只慎独二字要诀,先生(指王阳明)言致良
知,正指此。但此独字换良字,觉于学者好易下手耳[注]他认为“良知”说不
如“慎独”说简易明白,后者更便于学者下手。而且“良知”说还有流于禅学的危
险。
“慎独”说是刘宗周的道德修养论。他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提出“慎独”,主要
是针对当时的士风,希望通过内省的功夫,收拾人心,使人人向善,跻于道德之域,
以解救“世道之祸”。因此,他高度概括了“慎独”的重要性:
君子由慎独以致吾中和,而天地万物无所不本、无所不达矣。达于天地,天地
有不位乎?达于万物,万物有不育乎?天地此中和,万物此中和,吾心此中和,致
则俱致,一体无间[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