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中国历代大儒 > 第381章完结

第381章完结

心中蕴藏的对中国文化的挚爱以及亟欲将之传播于世界的坚定信念和执着追求。¨2,芭.墈?书/旺. -首^发?

唐君毅尽管处境艰迫,却能外抗尘俗,专志宏道、育人,内而奋发励学,笔耕

甚勤。他本“新儒家”一脉,沿“返本开新”之途,予儒家思想继续发扬光大。他

认为,先前诸师友如蒙文通、梁漱溟、熊十力、方东美、钱穆、牟宗三等人对中国

文化问题的论著皆大有助于民族文化的复兴与民族精神的自觉。但遗憾的是,几乎

都没有或甚少从分析中国哲学的智慧入手来阐释中国文化的“精神价值”。有鉴于

此,他在1953年出版了《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一书,从中西文化思想比较的角度

入手,力求以清晰、明了的哲学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之人生意趣、文艺境界、

人格精神和宗教智慧等通常须以直觉了悟之内在意蕴一一加以疏解,以凸显中国文

化的本来面目,彰扬中国文化之独特精神,并阐述中国文化精神对西方文化精神可

全部摄取之理由,以展开中国未来的人文世界。?白.马`书+院- ?首?发!1955年,他又出版了《人文精神之

重建》(又名《中西人文精神之返本开新》)。他基于“中国人文精神之返本,足

为开新之根据,且可有所贡献于西方世界”这样一种信念,力图从观念上疏导、融

解近百年来中国人所感受之中西文化的矛盾冲突,并围绕着他极为着重的为学为人

之中心信念:“人当是人,中国人当是中国人,现代世界中的中国人亦当是现代世

界中的中国人”,而展开了人生理想、人格范型与人文精神之广泛讨论。

1957年,他应美国务院邀请,赴美访问、考察,其间与居美的另一位新儒学重

要人物张君劢多次晤谈,都觉得欧美学人对中国文化的研究方式及其观点多有偏狭

与不当之处。遂拟联名发表一文化宣言以对治西方学者对中国文化的种种偏见。/秒/璋!结/暁!税′徃, ^追′罪!薪¨璋^踕*大

意既定,即由张君劢致函当时在台湾的牟宗三、徐复观二位先生,征得同意,并先

由唐君毅起草初稿,再寄给其他人过目。徐复观在后来谈到《宣言》的形成过程时

说:“这篇宣言是由唐先生起稿,寄给张、牟两先生,他们两人并没有表示其他意

见就签署了。寄给我时,我作了两点修正:(1)关于政治方面,我认为要将中国文

化精神中可以与民主政治相通的疏导出来,推动中国的民主政治。这一点唐先生讲

得不够,所以我就改了一部分;(2)由于唐先生宗教意识很浓厚,所以在《宣言》

中也就强调了中国文化的宗教意义。我则认为中国文化原亦有宗教性,也不反宗教;

然从春秋时代起就逐渐从宗教中脱出,在人的生命中实现,不必回头走。便把唐先

生这部分也改了。改了以后寄还给唐先生。唐先生接纳了我的第一项意见,第二项

则未接受。”(《徐复观传记资料》〈一〉)。

经过反复磋商,达成基本共识后,遂于1958年元旦在香港的《民主评论》和台

湾的《再生》杂志上同时发表由牟宗三、徐复观、张君励、唐君毅四人联合署名的

《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副题为《我们对中国学术研究及中国文化与世

界文化前途之共同认识》。此《宣言》被港台学术界称为“研究当代新儒家性格及

其基本方向的最重要文献。”

《宣言》洋洋洒洒四万余言,非常广泛地论及了中国文化的注释方法、精神生

命、超越意义及未来发展途径等多方面的问题。《宣言》首先强调了中国文化问题

自有其世界意义和重要性,批判了近代以来西方学人把中国文化等同于古埃及、古

波斯等已死的博物馆文明而用考证古董、解剖死尸的心态和方法对待它。《宣言》

饱含感情地指出:研究中国文化,首先必须肯定其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